【本報訊】港府欲透過五隧一橋證券化降低本年度財赤的計劃,可能遇到阻滯。立法會部份議員質疑,政府並無提供發售架構的詳情,及政府將來若調低橋隧的收費,可能要向投資者賠償,令橋隧收費失去靈活性。議員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資料,否則可能否決議案,令政府不能趕及3月底本財政年度結束前發債,將約60億元入帳。
政府計劃下周三向立法會提交借款條例的決議案,要求授權將五隧一橋的收入證券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郭立誠向立法會表示,若議案獲通過,將於本月底委出負責安排證券化的投資銀行,3月初公布細則,3月中開始發行票據,其中會包括迎合散戶的零售部分。
不過,議員胡經昌認為,要在兩個月內完成太急,而且政府沒有提供具體內容,「通過議案可能變成向政府開出無銀碼的空白支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表示,青馬大橋的盈利潛力優厚,但目前盈利表現欠佳,現時推出證券化未必是好時機。
郭立誠回應時指出,將青馬橋包括入證券化項目,可吸引海外投資者,現未能提供有關票據的息率及發售規模,是要視乎市況及交易細則而定。立法會將於本周五舉行內務會議,討論是否將有關議案列入下周三的大會。
另外,政府昨日公布,按應計制編製的02至03年度政府綜合財務報表,截至去年3月底的赤字為433.84億元,較現行現金收付制錄得的赤字616.88億元少183.04億元,主要由於計入外滙基金盈餘及政府企業利潤,不過由於要包括公務員長俸的負債,應計制下財政儲備只有2174.81億元,較現金制少939.21億元。
庫務署署長李李嘉麗表示,在新的會計制下,赤字雖然減少,但港府仍然是入不敷支,港府也不可依靠如外滙基金的盈餘等非營運收入去解決問題。
會計師公會稅務委員會主席雷添良認為,應計制可提高政府帳目的透明度,雖然表面上上年度財赤因而減少,但預計本年度仍高達700億元,故政府有需要研究引入銷售稅及縮減開支。他又指出,引入應計制有助改善政府管理文化,因為現金制下各會在每年3月底前盡量用完該年度的撥款,以免下年度撥款減少,這可能產生的不必要的開支,應計制下的現金考慮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