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本港自殺問題愈來愈嚴重,平均每日有二點八人自殺死亡,其中以中年男士自殺個案急升。研究自殺問題的學者表示,本港因自殺死亡導致嚴重經濟損失,以二○○一年為例,約一千名自殺者合共令本港損失了近二萬年的生命年期(即具生產力的年期),平均每名死者損失了十九年可「賺錢」的年期。 記者:梁洵瑜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本港近年因經濟問題的直接自殺率上升,因自殺死亡而損失的生命,也導致嚴重經濟損失。
葉兆輝解釋,生命年期乃指仍具生產力的時間,是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計算程式計算,即本港在二○○一年時因自殺而損失具生產力的年期達一萬九千多年,以當年約一千名自殺死者計算,每名死者損失約十九年可以「賺錢」的生產年期。同時,這也遠較二十年前只損失九千九百年為多。
若自殺的生命年期折損數目與因為其他疾病死亡來作比較,生命年期損失最多為癌症、其次為血管疾病、第三位是呼吸系統疾病;自殺排第四位,比因意外、消化性疾病及傳染病等導致死亡的人數為高,而二十年前因自殺而損失的生命年期只排在全港死亡原因的第八位。
葉兆輝說,由於近年老人自殺趨勢平穩,但二十五至三十九歲青年自殺率急升,去年已有逾三百名年歲由二十五至三十九歲的人士自殺死亡,佔總數近兩成八,若以二十五至四十九歲等壯年人士自殺人數計算,死亡人數更佔總自殺人數的一半。
他指出,在二十五至三十九歲的自殺者中以男性居多,不少與失業、財政問題及單身有關。四成這個年齡組別的自殺人士選擇燒炭,雖然他認為與近數年經濟差有關,但只要懂得尋求輔導,可以減少自殺機會,以往一些因債務重組問題人士的自殺傾向不會特別高,顯示懂得尋求協助,可減少自殺問題。
其實四成自殺者在死前已有徵兆,如患抑鬱、向親友交代遺願、告知親人銀行存摺放哪裏等均有迹可尋,發現有這些行為應即時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