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更見社會凝聚力

2004更見社會凝聚力

李偉儀

元旦日去遊行,很多遊行隊伍人士為自己作為「7.1上街的市民」,膺「2003年香港風雲人物」網上投票之首而歡呼。
7.1遊行,的確值得香港市民為自己喝采。7.1前數月,香港面對SARS、廿三條的蹂躪,民怨沸騰。7.1五十萬香港人上街,用腳步行走了廿三條,行走了梁錦松,行走了葉劉淑儀.。而11.23區議會選舉,香港人亦彰顯崇高的公民素質,為市民權利發聲。

看施政報告的回應
區議會選舉以後,政府依然冥頑不靈。第一,區議會全數委任、07、08普選無期,是香港政制之「專權不義」。第二,SARS事件調查、大學削減撥款,是問責制之「監察不公」。第三,經濟不振,社會政策失調,社會保障安全網遭剪破,是政府對民生苦況之「麻木不仁」。
政府不義、不公、不仁,十萬人上街還嫌太少。然而,十萬人對於政府來說,卻是一個驚嚇的數字。七一大遊行是香港人為反對政治霸權而挺身;半年下來,再有元旦大遊行,主題是「還政於民.改善民生」,未及「反對廿三條粗暴立法」來得迫切,卻仍有十萬市民響應。這一方面證明市民仍然不滿政府施政,第二方面反映社會凝聚力乃存在於香港社會。7.1、11.23、1.1的一步步凝聚,九月份立法會投票率應更創高峯。
相信政府也看到鼓動中的民間力量,而發表聲明指政府會聆聽市民要求加快民主發展步伐的訴求。希望這不是唯唯諾諾一片官腔,最佳證明是董建華會否在施政報告即時回應07年普選行政長官及08年普選立法會的訴求。
元旦遊行是顯示社會凝聚力延續的好開始,從元旦到七一,社會凝聚力滾動,民意的眼睛將落在監察政府於政制、民生及問責的表現。雖說香港人有耐心,但半年又半年,實在忍無可忍。若果政府仍不義、不公、不仁……七一,街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