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出現的沙士疑似病例,雖已動員了廣東、北京以至世界衞生組織的專家,但直至筆者執筆之時,仍未能把這個案確診為沙士,亦未能明確診斷此個案並非沙士。困難究竟在哪裏?
診斷沙士有三個考慮:第一是流行病學證據;第二是脗合的臨床徵狀;第三是確定沙士病毒的測試。
流行病學的證據是明確知道病毒的來源,例如台灣的病毒實驗室人員是十分明確地受到存放在實驗室內的病毒所感染。但是廣東省的病例卻是個沒有這樣接觸的社區人士,由於社區並沒有其他人感染沙士,亦沒有發現其他沙士病毒的來源,縱使患者的病徵與沙士脗合,卻沒有流行病學證據去支持患者感染的就是沙士。
脗合的臨床徵狀就是沙士的徵狀,但是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除了沙士冠狀病毒外,還有多種病毒和病菌,單憑脗合的臨床病徵並不能確診沙士。
聚合霉鏈反應測試(PCR)是最常用來診斷沙士的快速測試。這個測試的原理是將樣本中含沙士冠狀病毒的核糖核酸(RNA)作多倍的大幅放大,因此只要樣本中含有微量的沙士病毒的RNA,便會呈陽性反應。要用PCR來診斷沙士,必須反覆測試,而結果皆一致,方能確診。
除了PCR外,還有抗體測試和病毒培植等。抗體測試需相距十四天作兩次的測試,第二次測試的抗體讀數要比第一次測試高4倍或以上方能確診。因此,的確有可能出現各種測試結果不同而阻礙確診的情況。
勞永樂醫生
香港電台第一台「健康男女」節目主持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