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起自己住在一個沒有了梅艷芳的香港,心裏就一陣痛,從小到大,香港都有梅艷芳,梅姐離開了,香港變得不完整。
第一次接觸梅姐是在當《破壞王》編劇時,那時每天都跟周星馳在清水灣邵氏片廠開會度劇本,午飯後,會躺在草坡上曬太陽。那天太熱,曬不了多久便先躲回室內,周的電話在桌上響起來,代接後隨便請對方待會再打來,但電話筒內傳來:「我有急事要找星仔,可否麻煩你替我找一找他,我是梅艷芳。」梅姐的聲音溫柔、有禮貌又充滿信心,「我是梅艷芳」這一句話彷彿帶有魔力,登時雙腳如車輪轉,跑到草坡將電話交到周的手上,自己亦因為梅姐做了點事而感到興奮。
後來有機會在現場參與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每次最想看到的便是梅姐的出現,她要不出現,要出現的話,必定是經過悉心的打扮,她只要站出來,必定成為全場焦點,大明星即是大明星,大明星理應這樣。
有幸被梅姐的歌聲感動過,有幸看見過在舞台上如女神般的梅姐,有幸曾與梅姐接觸過,有幸曾與梅姐一起活過。往後的無論多少年,香港人都一定會記得梅艷芳,她曾那麼燦爛地活過,她是奮鬥的典範。
寒梅傲雪,多麼的有代表性,永遠懷念你,梅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