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潘海濤表示,閃電的出現,是因大氣中有水份,當水份在大氣中流動,互相摩擦而帶電,這些大氣中的電能量分正極和負極,如果正極和負極相差大,便會產生行雷(聲)和閃電(光)現象。 如果能量不大,閃電只會在雲層中發生,所以雷暴時候會看見雲層有閃光,但若閃電能量較大,閃電便會形成長條的閃光,甚至直達地面,造成破壞。由於大氣中有電阻,所以閃電不是一條直線般出現,而是呈梯級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