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難求穩定 - 李怡

李怡專欄:難求穩定 - 李怡

李怡專欄

再過兩天,董伯就要在立法會宣讀他又一份施政報告了。
新的施政報告在政改上絕不會給市民帶來驚喜,沒有讓市民感到更大挫折已不錯了;在經濟上,則不論董伯提出甚麼「好消息」市民也都已麻木,因為過去幾年,董伯在施政報告中大吹法螺的這個中心那個中心,結果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相信不少傳媒人士也同筆者一樣,對董伯讀新的施政報告,主要是看他又鬧甚麼笑話,抱着看鬧劇的心情,不會把他的話當真。
一個政府的首長,弄到這種讓市民全無信心的地步,也真是一大創舉。去年年底經濟復甦,但縱使在董伯委任一○二名區議員之前所進行的民調,市民對董的評分仍處於四十三‧八分的低位,反對他出任特首的人仍有百分之六十五。若在董委任區議員之後進行民調,相信更為不堪。

年底時董伯喜孜孜地宣布廣東又有幾個城市開放訪港自由行。這肯定會給市面帶來一些興旺,但市民不會認為這是董伯之功。事實上,香港經濟復甦靠的是商家、市民的「自動波」,而自去年七一以來,政府施政並無改善,而且還不斷出現一億爛騷與平機會風波之類的醜事。
政府的施政唯一有所改變的,就是怕了輿論,在「穩定壓倒一切」的中央指示之下,鄭大班一罵政府就龜縮。筆者相信,這樣的情形,鄭大班也不會高興,因為我們雖不希望有一個像七一以前那樣的橫蠻無理的政府,但更不希望有一個怯懦無能、毫無定見的政府。
靠經濟,無法使市民對政府恢復信心。年底前一批經濟學者,在與董伯會晤時,也提出要董伯先處理好政治問題,特別是在政治上採取主動。然而,從董伯堅持委任一○二名區議員一事來看,中央與董政權肯定會死守「不開放民主」這條底線。因此,今年九月前,特區政府的施政仍會處於癱瘓狀態。情勢更糟的是,民建聯為了要勉強扭轉它的保皇黨形象,以利於九月立法會選舉中贏取一些選票,會更為看風駛𢃇地與政府假意對抗,這將使政府提交給立法會的法案,遇到較多困難。大致看來,董政權在九月前是甚麼都不會做了,一切等九月立法會選舉後看屆時形勢如何才考慮有甚麼要開展。

照目前形勢來看,九月立法會選舉,以民主派為首的非董的議席,要達到三分之二,極不容易。但接近或略超過半數仍有可能。倘若非董議席有半數,那麼董政權會繼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普選問題縱無法在新的立法會以三分二多數通過,也會繼續掀起一陣一陣的民主風雲,政府的法案更會在立法會不斷遭到挫折。
倘若非董的議席達到三分二,那麼○七、○八年的普選就有望在立法會通過了。屆時,若行政長官不得不同意而中央又不得不批准,香港就可以實現在「一國兩制」之下享有香港這一制的民主。香港只有實現政治民主,才能保障這個多元社會的穩定。因為,民選的政府,會得到市民的認受性,即使做得再差,市民也只能怪自己選錯人,卻仍然對所選的人支持,頂多下一次不選他罷了。不像現在那樣,輿論對欽定的特首每日撻伐不止。至於說普選之後,福利大增,使商界紛紛「走資」,那是杞人憂天了。世上那麼多國家實行普選,那裏的投資者都走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