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日漸融入珠江三角州經濟體系,「前店後廠」的概念引發了不少創富意念。這趟是把廣東石灣無價的藝術品,擺上香港的銷售架,變為有價的商品,經營這門生意的是「虞公窰」。
今年3月,來自廣東佛山的藝術工匠曾力和曾鵬兄弟,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虞公窰」特展,展出了他們百多件作品,包括陶瓷及書畫等。
其時參與其中的蔡瀾喜見特展反應熱烈,靈感湧現,7個月後,他與原已經營相關生意的郭蘭豐合作,專賣曾氏兄弟作品,「虞公窰」便在花墟開張營業。
這檔蔡郭配,角色責任分明,蔡瀾身份是半個老闆,肩負推廣工作;郭蘭豐負責採購、日常管理和訓練員工,各司其職。
「虞公窰」的貨品價錢並不大眾化,大部份是數千至數萬元的貨色,有些定價更高達19萬元。香港經濟仍未全面復甦,有多少人肯擲下萬元將一件藝術品搬回家?
「香港人買得起的。」蔡瀾滿有信心地說:「我雖然沒做過正式的市場調查,但好多參加過我帶隊的旅行團的,都表示喜歡和想買,所以我不擔心沒市場。」
「虞公窰」除了做本地人生意,還招待旅行團,特別是從日本來的遊客。只要有定單,任何要求,曾氏兄弟都會盡力做到。
開業快3個月,生意尚算不俗,雖然並非財源滾滾來,卻讓兩位老闆看見一片光明的前景。他們已開始籌劃把「虞公窰」帶到日本、台灣及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善於做生意的郭老闆說︰「未來的產品會走更多元化路線,我們會開發多些家庭產品,把藝術品帶入家庭生活。」
攝影:李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