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國企飆升非健康之象

投資新語:國企飆升非健康之象

國企股在2003年走勢之強,可說是近幾年少見,下半年即使有中國人壽(2628)及紫金礦業(2899)等多隻大型中資股上市集資,以及中銀香港(2388)母公司在市場上抽走146億元,亦無礙國企股之升勢。讀者可能會發覺,近期國企股之升勢與96及97年的瘋狂程度無異,雖然現時國企的盈利能力遠較當時為佳,加上現有的政策對國企未來發展更為全面。筆者亦相信國企股長遠走勢是向上的,不過當國企股在短期內大幅飆升,對股市來說始終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容易造成不健康的股市泡沫。
在幾隻大型的國企石油及石化股被投資者追捧下,筆者認為升勢已過熱,如果有留意國企期貨指數走勢及成交張數的話,不難發現近期國企飆升是為了推高國企期指合約,令持有好倉的投資者可在更高位獲利,又或者讓打算造淡者在更高位建立淡倉。

短期強勢未必持久
近幾日國企指數期貨合約的成交張數,已由最初推出的1400多張升至上周五的4700多張,再加上期貨指數出現的低水情況,由早前的10多點擴闊至上周五最高60多點,明顯是有投資者在高位開始獲利及累積淡倉,短期向好走勢未必可以持續太久。
若果我們以國企期指上周五結算價5315點當作合約的成交數計算,每張合約便相等於265750元的價值,上周五國企指數期貨合約總成交金額便相等於12.6億元,雖然相比國企指數成份股同日的成交金額41.1億元計,約只佔現貨成交的3成,並非一個很大的比例,不過若果這12.6億元的成交轉化為現貨,而令到現貨市場中出現12.6億的買盤或沽盤的話,國企指數要在該日升跌6%相信亦非易事。由於期貨市場擁有現貨時場所欠奉的槓桿效應,加上一般投資者要追蹤大戶在期指市場上之活動較現貨市場困難,因此相信會有更多利淡國企股走勢的投機活動會透過期指市場來進行,投資者更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