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袋」風俗本來是店方和客人兩情相悅的關係。每年元月二三日,店方把一批未脫手的貨品大折扣大傾銷,客人以超值之價搶購一袋並不十分了解的禮物。「福袋」肯定撿到便宜,一般由?,000—?50,000都有,更貴的二三十萬圓?極過份,似「豪賭」吧?
歲末坊間已見一本本的《福袋完全調查手冊》之類專書出版,詳盡介紹哪家哪些貨品,像衣物、鞋靴、玩具、手袋、圍巾、攝錄機、電器,甚至酒店宿泊券、和服、機票、車子(得經過抽獎)。
「福袋」文化尊重它的謎團。一早揭盅,便無意外驚喜——但不預知,又怕得物無用,很矛盾。但凡忐忑難明之物,皆矛盾。至於那批手冊實無聊之作,「福袋」多是限量,而且客人一早排隊等開市,輪到閣下,那研究心得根本不管用,配給甚麼是甚麼。日本人或許遵守遊戲規則,曾見香港日式百貨公司的「福袋」,被肥師奶一個一個拆開,初則偷窺內容繼而左翻右抄,那「謎團」便喪失意義。
我們愈來愈不相信,付出少許代價可以贏來超值收益,其中必然有些是不合心水的浪費品。
我們也愈來愈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故再無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