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考察 - 鍾偉民

回鄉考察 - 鍾偉民

貪筆劃少,籍貫,一直寫「中山」;其實,幾年前,才第一次路過,對「中山」是甚麼一回事,全不了解。
後來,到三鄉的古鶴去看家具,才知道中山有那麼大的一個木頭批發巿場。
日前讀報,見「歧關西路」有壽山石展,問從中山偷渡來的荷里活阿益展場所在,「可能也在三鄉,你去找找看。」他說。
計程車開到三鄉,再問人,原來目的地在石岐,才走了小半路。
車亂開,駛進了三鄉「巿中心」,煙塵蔽天,樓房灰濛濛,一座小城,找不到半株翠綠的植物。「我該把籍貫換成東北的佳木斯。」我跟大波源說:「這裏面目模糊,太沒有性格,也太沒有品味。」我總覺得「佳木斯」,比較配合我這個人,像「巴黎」這個詞,總讓一個個土包貼上厚臉,當時尚。「你好虛榮!」大波源誇獎我。

兜兜轉轉,計程車開到石岐一座大屋苑,付了近兩百元車資,找到展場,唉,原來除了一兩塊好的,盡是福州街頭隨便哪一家店都有的貨物。石頭,一分鐘看完,看屋苑,也沒想到這片沙漠似的平地上,有這樣一塊住了那麼多香港人的綠洲。
回程搭公車,車在五桂山下馳過,五桂山,正是文革期間,荷里益和生產大隊種杉的地方,如今,群山蒼鬱,大杉成林,荷里益的一番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睫在眼前長不見」,中山在近,反而長期忽視;為了看一堆石,多認識自己虛構的「鄉下」,還是值得的。「沒想到荷里益竟從五桂山那麼遠的地方,徒步走到澳門來。」經過這一番「考察」,對阿益越發崇敬;那年頭,原來大家都像非洲的力蘇一樣,望着天一片,光着腳,拚了命,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