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叱咤樂壇二十多年,卻不可以橫越病榻中的風風雨雨,梅艷芳的離去,也許象徵生命的無常與無奈。八十年代初期,梅艷芳憑藉個人的努力和歌唱天份一舉成名,這時候,人們總喜歡將她的唱腔跟徐小鳳作比較,未知梅艷芳原來深藏若谷,有驚人的可塑性和創造力。直至「百變」梅艷芳的出現,大家才進一步確認她的樂壇大姐大地位。
梅艷芳歌唱造詣了得,聽她的歌,每能感受到歌者「人歌合一」的最高境界,最佳的例子莫如「似水流年」、「胭脂扣」及「裝飾的眼淚」等名曲。
包裝是每個藝人的指定動作,當然梅艷芳也不例外,然而,只重外表卻沒有內涵是秀而不實,最終還是會曇花一現。今天,當大家還未分不清台上女歌手的容貌或姓甚名誰的時候,一籃子的獎項已手到拿來,曉不曉得唱歌似乎已經不甚重要,關鍵地方取決於能否憑藉個人「出位」伎倆贏取年輕一輩的歡心。這亦是今天樂壇的一大荒誕現象。
所謂「唱而優則演」,誰也想不到原來梅艷芳跳出音樂走上舞台的成就同樣是何其卓越,如果說梅艷芳今天所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的一點也不為過。水銀燈光下盡是社會的縮影,梅艷芳透過不同角色的演繹也許深切體會到人情冷暖的況味。
過去,娛樂圈曾發生過很多不快事件,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如《東周刊》的「裸照風波」,當時,梅艷芳不畏強權率先的站出來,公然為受害人討回公義,同時也痛斥傳媒個別害群之馬所作所為,作為一位女藝人,這是一種極其勇敢的表現。
雖然身患頑疾仍熱愛生命,開演唱會、接拍廣告,梅艷芳對生命不離不棄,那堅毅不屈的精神,實在值得今天於任何時候都嚷着要生要死的人借鏡和學習。
古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