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獎是把湯底、麵條和配料的綜合得最好的店舖。拉麵的湯底分鹽味和醬油味,北海道人加了味噌和牛油,九州人加了豚骨和豬背脊油,各出奇謀。
思想單純的師傅,以為料貴就行。從帶子和螃蟹加起,也有用龍蝦的,甚至於法國黑松菌、鵝肝醬和魚子醬也派上用場。總之甚麼值錢就用甚麼,以本傷人。
一年一度的拉麵大賽之中,觀眾看到參賽者的配料都是一般的。大師傅不在這方面下功夫,第一個入眼的印象和第一口湯的味道,是標準。
有的人把一大塊豬油弄得稀爛,吃起味道當然好,但把評判嚇跑了。有些師傅知道日本人愛吃飯焦的心理,把五種味噌混在一起,用油煎得發焦,再混入雞骨湯,做出一碗黑漆漆的拉麵來。
另一方,將肉末炒熟,混入大量的辣椒醬,又再撒上鮮紅的辣椒油,整碗東西有如鮮血,吃得評判大汗淋頭。
溫和派中,在豬骨和雞骨及海帶湯裏加了豆奶,但這也太怪,不被接受。最後還是基本的清湯湯底者得勝。清湯有甚麼好喝?原來師傅把小魚乾搞成粉碎,加入湯中,像我們用大地魚乾粉的做法。
來到北海道,有條出名的拉麵橫丁,諸團友都問我去哪一家最好?我一一去試,覺得都不出色。
還是介紹他們去「時計台拉麵」,雖然是間連鎖店,但店主盯得緊,水準還是保留着的。至於那些得獎的店,推薦去了也沒用,日本客大排長龍,一等數小時,心急的香港人破口大罵,再好吃也不會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