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豬比大陸豬便宜

本地豬比大陸豬便宜

【本報訊】百佳惠康鷸蚌相爭,掀豬肉減價戰,消費者豈非坐收漁人之利?有豬農認為,大財團的割喉戰表面上是明益市民,實際上卻是拿市民的健康作賭注。理由是,超級市場減價前會要求批發商減價,部份批發商無利可圖,往往魚目混「豬」,以冰鮮豬充新鮮豬。
豬肉市場近月出現香港豬肉史上前所未有的離奇現象,就是本地豬平過大陸豬;大陸豬目前平均每両批發價為五角,本地豬則只需四點六角。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內地鮮豬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本地豬農長期受壓,不敢加價。

市民健康不受保障
香港豬會主席黃廣榮說,超市集團的零售價根本是成本價,怎樣賺錢?於是超市就會要求批發商調低來價,導致部份批發商找來平價的冰鮮豬,甚至不明來歷的豬肉充正貨,維持利潤。
「明眼人都知,超市賣得咁平,係成本價,批發商冇可能畀到呢個價。」黃廣榮指出,魚目混「豬」的情況已經愈來愈嚴重,不止超市集團向批發商壓價,連街市攤檔也跟風壓價迎擊超市,市民健康愈來愈不受保障。
上月底,食物環境衞生署採取大規模行動,在惠康超級市場撿獲一批疑為問題豬肉。黃廣榮說:「如果政府監管得好,超市根本冇辦法賣到咁平嘅新鮮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