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出4項中小企基金兩年以來,至今的壞帳率少於1%,以金額計少於3000萬元。資助及保證金額累計為34億元,佔75億元總額的45%。工業貿易署助理署長馮建業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由於信貸保證計劃一般為期3至5年,基金推出至今只有2年,年期尚短,壞帳率的代表性不大。
馮建業透露,中小企基金設立至今,工貿署共批出7.7萬宗申請,直接受惠中小企共2.7萬家,其中政府為信貸保證計劃作出30億元保證額,相當於銀行向中小企業貸出67億元的款項。
他表示,去年下半年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申請市場推廣基金往內地參與展覽活動的個案明顯增加。展望今年,他相信除CEPA效應外,本港經濟好轉,珠寶及玩具等行業的接單情況又理想,將有更多基金申請個案。他引述銀行界人士估計,今年對中小企信貸業務增幅會達兩至三成。
他指出,中小企對基金有良好的回應,藉此計劃,以往未能向銀行借款的,現有政府擔保,也可以向銀行借貸;而借貸的金額也較以往大,又可爭取較低的利息及較長的還款年期。
不過,當中也有被拒絕的個案,他解釋主要是申請企業不屬於中小型企業、部份並無有效的商業登記證、申請的培訓課程與該行業無關、申請市場推廣基金並非以拓展海外市場為主,以及用盡每家企業411萬元信貸資助的上限等。
信貸保證計劃中,六至七成的信貸金額主要用作購買機器,另有2億元用作應收帳目融資,還有2億元用作購買機器時的營運資金。以行業分析,信貸保證計劃的受惠行業以塑膠、五金和成衣為主;市場推廣基金則以進出口、珠寶、零售批發行業為主;培訓基金則以進出口、專業服務和資訊科技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