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04年第一個交易日,踏入1月,較熱門的話題相信便是「一月效應」(JanuaryEffect)及「一月寒暑表」(JanuaryBarometer)了。各位切勿搞錯兩者之分別。簡單來講,「一月寒暑表」是指假若在一月份美股上升,則該年美股頗大機會上升。那麼「一月寒暑表」的準確性有多大?根據美國《TheBull&BearFinancialReport》的資料顯示,由1897年至2002年這106年間,美國杜瓊斯指數有69年的一月是上升的,其餘37年的一月是下跌的。在那69個一月上升的年份中,有49年是以全年上升收市,故此,一月上升則全年上升的機會率為71%。在那37個一月下跌的年份中,約有19年是最終以全年下跌收市,故此,一月下跌則全年下跌的機會率為51%。
上述數據可見,「一月寒暑表」在預測跌市時並不太準確,反而預測升市較準。
至於「一月效應」,是指在每年的一月,美股通常皆有一上升趨勢,當中尤以二三線股升勢更為凌厲,往往在這段期間,二三線股跑贏大部份藍籌股及大市值股份。由於「一月效應」出現的機會率頗高,故在美國股市便有一些以此現象來投資或投機的策略應運而生。
至於一月的港股又會怎樣?相信仍是國企股的天下,尤其是踏入1月,部份國企股將披露剛過去一季的營業情況及管理層對2004年的展望,屆時有機會將國企股推至另一高潮。
市場日前曾傳出股神畢菲特入股中國人壽(2628),令其股價一度衝上7元水平。早前筆者已在本欄談到股神的旗艦BerkshireHathaway多年來主要收入來自保險業,同時他在美國亦投資大量的保險公司,故股神可說是分析及研究保險股的高手,因此他入股國壽一點也不出奇,但會否在此偏高水平入市則難講了。
雖然股神暫時未必會投資國壽,但近期國企及中資股已吸引到不少歐美的對沖基金垂涎,正如早前美國財經網站thestreet.com在一篇名為「HedgeFundsLickChops,KnitBrowsOverChina」的文章中,訪問了多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察覺他們普遍對國企及中資股興趣極大,同時並開始投資於中資或國企股。近期美國投資市場亦成立或推出不少專門以投資中國股份為主的對沖基金。
此外,好像在HedgeWorld(一個全球對沖基金業的組織)早前亦有一篇名為「OpportunitiesinChinaforHedgeFund」的文章,談到對沖基金在中國的前景,及對沖基金投資中國股份之機會等,反映不少歐美的對沖基金「早已」對中資及國企股產生濃厚興趣。筆者正在想,近期大量的美電沽盤是否來自這批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群」一向的投資方法,好像是先令其瘋狂,繼而變成泡沫,最後……,不用說了。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