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繫荔園 - 陶傑

夢繫荔園 - 陶傑

不可能再出現另一個梅艷芳,因為香港已經沒有了荔園。
梅艷芳是荔園孕育出來的奇蹟。荔園是貧窮年代的樂園:蒙上眼睛面向的飛刀手、摩術師的黑帽子裏的幾隻瘦灰鴿、拉丁樂曲聲中的脫衣舞,還有腳上繫着鐵鍊、餓得皮黃骨瘦的大象「天奴」。梅艷芳是眾多俗豔的節目其中的一個。在許多許多年前,當父母帶着子女擠進荔園,在揼波拿的抽獎遊戲的喧叫聲之外,有一個瘦弱的女童在台上嘶喊着唱歌,她鑲閃着的裙子很短,她腳上的皮靴卻很長,她學着楊燕唱《蘋果花》,即使你曾經想擠上去看,你的母親也把你拉開。但是,在許多年前,只要曾經去過荔園,經過那座歌台,會驚鴻一瞥地見過她的,一定有你和我。
荔園不止誕生了一個超級巨星,還孕育了八十年代繁榮的香港。有太多關於荔園的那個吝嗇的老闆的寒傖故事,例如那些舊得生銹還不更換的機動遊戲,以及只有強觀眾買水果餵給牠、後來得了皮膚病而活活餓死的天奴。但是荔園是逃學兒童一個下午的樂園,也是父母親獎勵孩子功課考滿一百分的倫理天堂。
正如上海如果沒有了大世界遊樂場,也就沒有大亨黃金榮,以及上海灘的許多傳說。一個歌女熬成超級歌星,她是在煉獄中誕生的,但有一道天梯可以把她超渡到銀晶晶的天堂。在殖民地時代,有許多木屋和陋巷,有調景嶺和九龍城寨,但那是許多英雄出沒的地方。
懷念梅艷芳的時候,不得不令人也感激荔園;正如懷念殖民地時代的好景況,也不得不令人感激喪權辱國的中國皇帝道光。荔園沒有拆的時候,它的寒傖像一塊瘡疤,但梅艷芳延續了荔園的記憶,她憂鬱的眼神裏一直閃動着當年那座貧窮的歌台上的霓虹燈光。那一環微弱的燈光原來一直沒有熄滅,直到梅艷芳最後閉上了眼睛。
新年的添馬艦,有另一座外國巡迴的遊樂場。那座摩天輪很高,過山車也新而安全,比起昔日的荔園,管理也專業得多,但是那座新的遊樂場缺少了一點點香港人的生命,今天,我們再走進去,玩遍了同一樣的咖啡杯和碰碰車,射擊比賽也贏來滿懷的獎品,依然令人失落,因為眾裏尋她千百度,那座現代的遊樂場少了一座歌台,再也找不到了,那上面有一個小女孩,扮成大人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