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十萬人選擇參加昨日的元旦大遊行,來反映自己對政制發展的訴求;也有青少年以創製的藝術品,來訴說自己對香港的感受。昨日在藝術中心舉辦的「香港再造」兒童及少年藝術創作展,展出了逾千件作品,當中不乏反映社會現象的創作,包括以嬉笑怒罵的方式來賞政府一記耳光,亦有少女藝術家欲透過創作來刷去香港的苦難傷痕。 記者:張嘉雯
今年十六歲的鄒國臨,長得有點像藝人張國榮,他的自畫像中暗藏了十多個特首董建華的圖像,原因是在其心目中,董建華「除了樣子之外,甚麼都沒有,甚至連腦袋也沒有。」他形容董建華的工作「好冇意義」,「冇乜人欣賞佢,內裏冇料到,得個殼。」
張奕洋的自畫像則以「唱『好』香港」為題,內附「中國好、香港好;香港好、冚家都好……」的口號,以簡單的黑白線條,構成他對香港未來的祝願。
展場上令人會心微笑的作品多不勝數,包括七一牌點人機、隨心所欲投票箱、七一牌蔘蜜等,在在都反映青年對社會的關注。
除批評政策外,也有人希望隨着○四年的來臨,把不好回憶像粉筆一樣擦去。「粉刷香港」的作者關樂恩,今年念中四,覺得往年發生的事太多,沙士期間,她特別擔心在浸會醫院工作的父親,「佢有病都唔會同我哋講,令我哋好擔心,特別係我媽媽。」
藝坊創辦人趙錦誠說,去年是特別的一年,令過往對社會感覺麻木的市民醒覺,令作品的社會性較強,「二○○三年迫到香港人無論大人或細路,都要面對自己嘅問題,我自己由細到大咁多年,都未見過咁多事發生,細路仔自然都會感染到。」
他笑言即使7.1大遊行、23條等事情,青年人也能以幽默態度面對,即使情況多壞,仍能維持天真及天馬行空的念頭,「香港需要嘅正係呢啲。」
是次展覽由私人畫室「藝坊」主辦,即日起至本月七日在香港藝術中心五樓包氏畫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