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也沒有少也不能少

一個也沒有少也不能少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黃洪

區議會選舉已經有結果一個多月。選舉保皇黨大敗,市民表達了對政府管治的強烈不滿,及對民主的強烈訴求。市民希望特首能真正吸取七一的經驗,減少委任的數目來增加區議會的民主成份,以顯示特首真的聽到七一市民要求政制民主化的聲音,能夠作出善意的回應。即使社會上有很多聲音反對委任區議員或要求盡力減少委任數目,但特首董建華繼續貫徹他議而不決的特色,足足拖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公布有關名單。
需要這樣長的時間,大家估計這是由於董要聽取中央的意見,才作最後拍板。結果並不出人意表,董建華終於全數委任了一百零二名人士成為區議會議員,委任數目是法定的上限。「一個也沒有少也不能少」。

政府的無賴嘴臉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並沒有代表政府解釋為甚麼不減少委任的數目,只強調委任有法可依,符合區議會條例。政府的姿態是「只要是合法,就算不合民意,你也拿我沒有辦法,我根本不需要向你解釋。」完全是一副無賴的嘴臉,完全不明白問責的精神。
港區全國人大的鄔維庸亦強調有關委任是根據《基本法》規定行事。他更說:「一是依《基本法》,一是跟隨民意,若兩者背道而馳,若是怕了民意,是否民意挾持特首和政府?」可能因為中央只說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治港,並沒有說要支持特區政府依民意治港,所以鄔醫生作出這樣的論述。但不知道鄔醫生如何理解胡主席及溫總理提出的民本主義「民為本」?民意是否有需要時才尊重,不需要時便不尊重?

有評論說政府已經減少委任有政黨背景的議員,增加了委任議員中的專業人士比例,避免委任一些明顯的、資深的保皇議員,委任多些新面孔,已經是回應了市民的訴求,市民應可以滿足收貨。這些意見迴避了問題的核心,市民根本不在乎政府委任了甚麼區議員,而是在於委任制本身就是民主制度的倒退。區議會的委任制在歷史上曾被取消,而且議會應是民意代表,而不是政府可以操控的民主花瓶。
熟悉社團的明眼人一看,有關委任的議員,雖然沒有政黨的背景,但很多均是親中及親特區政府社團的人物,絕大部份均是支持政府的議員,所謂專業背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支持政府的立場。

民主進程的威脅
從上述被委任人士的特質,我們可以明白特區政府為甚麼要逆民意而行,全數委任一百零二個區議員。一是特首必須同時滿足不同系統的親中團體的要求,必須對中聯辦、港澳辦等等的勢力作出平衡,從委任議員中多具中央及省市政協或人大背景便明白。二是要平衡區議會內的反政府聲音,避免議會失控,必須委任一些政府「信得過」的人來平衡。不過民建聯的變面工夫已令政府有戒心,擔心親中人士是否會義無反顧地支持政府,所以要委任一些親特區政府的人士來作監控,亦作為對這些人士一直支持政府的回報。一百零二個只會嫌數目太少,仍出現順得哥情失嫂意的情況。
真正的議會政治並不需要家長式的控制,用政治利益織成的關係大網,不但令人反感,更是中國及香港民主化最大的威脅。小孩不笨、新加坡人要反思家長制的控制,香港人將在今天的元旦大遊行繼續譜寫七一仍未完成的歷史,我們繼續以非暴力行動,去表達爭取民主的決心,我們一個也沒有少,一個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