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篇:胡溫新政以人為本

  國情篇:胡溫新政以人為本

胡錦濤和溫家寶在今年三月的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分別以高票當選為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標誌着新一代領導人開始接班。可是,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退而不休,當上了太上皇,又在兩人身邊安插了大量的親信。雖然如此,胡溫主政大半年以來,仍能為中國政壇帶來不少新氣象,被稱為「胡溫新政」。

「胡溫新政」最大特點就是「以人為本」:對弱勢社群給予更多關懷,更重視社會公平和民意。因此,今年中央取消領導人到北戴河避暑兼辦公,撤銷領導外訪時的迎送儀式;當大學畢業生孫志剛在廣州市的收容所慘被打死,舉國悲憤後,溫家寶隨即下令廢除對外地民工極不人道的收容遣送制度;當衞生部長張文康及北京市長孟學農刻意隱瞞早已失控的沙士疫情時,胡錦濤於四月中拍板怒炒這兩名高官,以平息國際社會的不滿。

關懷弱勢社群重民意
胡溫一向予人溫和、沒脾氣的印象,但這些事例盡顯兩人的決斷力和鐵腕施政的手段,令老百姓及老幹部對他們刮目相看。
當然,溫家寶決意廢掉農業稅、替農婦追討她丈夫的欠薪、與愛滋病人握手、沙士期間到北大與學生一起在飯堂排隊吃飯等,也體現了這種人文關懷的精神。這些舉措在江澤民時代是不可思議的。
胡溫新政的影響將非常深遠。有人批評胡錦濤上台後並沒推行政治制度改革,而溫家寶的經濟改革措施也不過是修修補補,並沒開天闢地的氣魄。但胡溫在掣肘重重的環境中,能有這些作為,已屬難能可貴,也令中國社會開始重視弱勢社群。況且,中國的報業革命(市場化)剛開始,這將為未來的政治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掣肘重重前途滿荊棘
兩人執政之路仍是荊棘滿途,能否坐穩,還要與江澤民不斷的鬥智鬥力。兩人前途的最大變數是江澤民何時完全交棒。北京政局波譎雲詭,因江澤民擁兵聽政,藏身幕後指點江山,對中共的施政方向、高層人事等,還有絕對話事權。胡錦濤、溫家寶一定要小心翼翼,否則稍有閃失,很可能就會成為對手攻擊的口實,輕則受到批評削權,重則丟職,甚至像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般,被幽禁起來。況且,他們與老百姓的蜜月期很快就會結束,大家對他們的期望將有所不同,在內外夾擊下,胡溫還能像今年那樣表現得揮灑自如嗎?

阿扁炒熱公投議題
明年三月二十日才是台灣總統大選,但島內的選戰日趨激烈。陳水扁與現任副總統呂秀蓮拍檔,與代表泛藍勢力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及他的副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競逐總統寶座。這是統獨的世紀之戰,關乎台灣的統獨前途。陳水扁提出明年公投後,公投議題愈炒愈熱,立法院上月底通過的公投法,陳水扁更提出大選當日同時舉行防禦性公投,要求大陸撤除對台導彈。
不過,此舉引來美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布殊會見到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時,公開反對公投等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徑。北京近日高調宣布破獲台灣諜網,矛頭直指陳水扁洩密,令選情又生變數。

大陸潛艇失事70死
四月十六日,隸屬解放軍北海艦隊的解放軍「361」號「明級」柴油推動的常規潛艇,在山東外海訓練時,因指揮操縱不當失事,艇上七十名官兵全部遇難。可是,潛艇失事後十多天,海軍當局也懞然不知,直至潛艇浮上水面被漁民發現,當局才知潛艇失事。官方在五月二日公布這則消息,這是北京當局第一次主動公布軍方的意外事件,而當局事後亦進行大規模懲處行動,海軍司令員石雲生、政委楊懷慶等十二名海軍高層被撤職或降職。

中國人上太空
今年也是中國人的航天年,來自遼寧省的解放軍資深機師楊利偉擊敗兩名同僚,獲選為中國首名升空的太空人。十月十五日早上九時,他搭乘中國自行研製的火箭及太空船,成功升空,遨遊太空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鐘後,翌日清晨六時二十三分,安全返回地球,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也標誌中國人數千年飛天夢的圓滿實現。
楊利偉自此成為國家英雄,先後到香港、上海、東北三省等地巡迴亮相,宣傳中國的征空成就,在全國颳起一股楊利偉旋風。

日人珠海集體嫖妓
今年「九一八」前兩日,珠海發生轟動全國的日本人集體嫖妓案。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高層,允許夜總會「媽媽生」帶領珠海市五百多名「小姐」,在酒店內供三百多名日本旅客集體嫖褻,珠海法院三個月後重判兩名中國主犯終身監禁,並全球通緝三名組織賣淫的日本人。審判當天珠海法院戒備森嚴的情況。

宋美齡紐約逝世
被稱為「永遠的第一夫人」的蔣介石遺孀宋美齡,十月二十四日在紐約寓所溘然長逝,享年一百零六歲,兩岸同聲哀悼,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也發表唁文稱讚她是美國人的老朋友,支持台獨的總統陳水扁也向蔣家後人致送一面用來蓋棺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宋美齡三十日出殯,遺體暫放紐約蔣宋家族墓櫃,待時機成熟才與蔣介石合葬。

首次辦世姐選美
世界三大選美盛事之一、世界小姐競選,十二月七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選美活動,且具半官方性質,因為主辦的機構包括三亞市政府,目的是要打開三亞市的知名度,宣傳當地的旅遊業。早在九月奪得中國小姐殊榮的關琦,打正旗號代表中國參賽,並以大熱姿態勇奪季軍,而冠軍殊榮則由愛爾蘭小姐奪得。

供三百多名日本旅客集體嫖褻審判當天珠海法院戒備森嚴的情況。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