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漂白水、洗手、洗手、再洗手,將會成為香港人的集體記憶。本年初,一種神秘的疫症悄悄入侵香港,奪去二百九十九人的性命。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爆發,旋即蔓延社區,世界衞生組織向全球發出旅遊警告,香港頓然變得生人勿近,經濟重創人心虛怯,但陰霾之下香港人卻發揮出前所未見的團結力量,彰顯出人性的光輝。
沙士襲港百日,由搶購白醋到張羅口罩,所到之處盡是令人不安的漂白水味道;這一代香港人面對疫症流露出無助恐懼,集體恐慌在四月一日愚人節達到高峯全面爆發,香港成為疫埠的流言在數小時內蔓延全城,人人爭相到超市搶購日用品及糧食,成為疫潮期間最荒謬的事件。
引起疫症的病毒雖然棘手,但更難處理的是信心問題,疫症期間市面蕭條,人人心情壓抑,特區政府領導無能激發市民互助團結的精神,市民自發捐助防疫物資,各行各業想盡辦法救亡,都是近年難得一見的景象,最後中央出動把醫護物資送港,自詡高人一等的香港人,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面對前所未有的逆境,香港人表現出人性光輝的一面,前線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專業精神實在值得我們驕傲,不幸的是香港損折了多名這樣優秀的醫護人員,他們救人殉職的高尚情操深深觸動了市民的心靈,特區政府事後追頒的各式勳銜,足夠表揚他們的功績嗎?
緊守前線的醫護人員奮勇抗疫,香港的科研專家亦沒有鬆懈,兩間大學的專家日以繼夜找出致病元兇,瞬即確定冠狀病毒是疫症源頭,成果受全球科學家注視。
雖然疫症已經過去,但科研人員仍不敢怠慢,日夜埋首對付病毒,希望盡快研究出疫苗消除隨時捲土重來、威脅全球的大患。
抗疫有功的醫護、科研人員獲得市民掌聲,高官窩囊的表現換來公眾冷笑。市民不會忘記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罔顧公眾安危意圖掩飾沙士疫潮已在社區爆發;市民不會忘記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在世衞取消本港旅遊警告當日,擁着洋妞慶功的突兀場面;市民更不會忘記維港巨星匯這枉花公帑的所謂振興經濟活動,一億元搞一個爛攤子,成為國際笑柄。
香港慘受疫症蹂躪,一千七百五十五人感染,二百九十九人死亡,到底有沒有人需要負責?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說,他想過辭職,但至今依然在位。
特首委任的國際專家調查委員會竟認為沒有人需要為事件負責。醫管局的沙士疫症檢討委員會則指香港醫療體制無應變計劃,面對疫症亦缺乏協調。
立法會最近也展開了調查並進行公開聆訊,無論結果如何,相信香港人心中有數。疫症會否重臨香港?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將陪同香港人一起踏入二○○四年,這會是新一年,市民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