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博士專欄:從登山到財務策劃

慧博士專欄:從登山到財務策劃

這是香港最適宜登山的季節。我和老朋友有成都是登山愛好者,上星期日,我們決定到大嶼山遠足。從黃龍坑出發,經大東山至長沙海灘,全程約需3小時。當天風和日麗,天朗氣清。
黃龍坑郊野徑以其石砌古道和延綿不絕的石級著名。我們從大東山山腳出發,需攀過2000多級石級,爬升超過600米,才能到達山頂。當我們抵達大東山附近的營地時,已經汗流浹背,但感覺良好。秋風送爽,加上和煦的陽光和沿途的美景,令我們鼓勁繼續前進。
有成是一名律師,已差不多40歲了,跟大部份同年紀的人一樣,已組織家庭,有年幼子女,熱愛工作,但卻無暇理財。「過去6個月,生意確實有所改善,但仍然說不上穩定。假如你問我在過去數年的經濟衰退中學到甚麼,我認為我需要在投資方面更加精明,並要懂得未雨綢繆。」有成說。
我朝着郊野徑上已荒廢的營地進發,一面細心聆聽他的話。我說:「財務策劃和投資其實跟登山很相似。你必須按部就班,了解自己的最終目標、所需時間,要帶備多少食物和飲品,以及評估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當然,你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線,還要細心閱續地圖。有時,天公或許不造美,正因如此,定下適當的應變計劃和風險處理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評估實力管理風險
有成最初有點摸不着頭腦,但很快便面露笑容,說:「唔……博士,我明白你的意思。首先,我要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期限,評估自己的財政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然後因應我的投資目標,仔細研究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
我們談着談着,已差不多抵達大東山的三角網測站。在山頂歇息一會,面向東涌灣,在我們左面的是巍峨的鳳凰山。有成伸伸腰說:「站在這裏真舒暢!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可以看到那麼遠、那麼清楚。」我感受到和煦的陽光投落在背上,笑說:「投資時,我時常想像自己站在山頂,從而看得遠一點,更加客觀持平,了解我所選擇的路徑中可能出現的高低起伏。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及早計劃,不致迷失方向。」有成立時回應說:「這也像了解熊市一樣。倘若看得遠一點,便可能會及早察覺到山雨欲來的迹象。雖然我們不能阻止風暴的來臨,但至少可以及早離開,到安全的地方躲避,而不致被風暴所困,進退兩難。」我笑着說:「你的領悟力真高。走吧,午飯時間到了!」

眼光放遠量力而為
我們離開大東山時已接近中午。正當我們沿着山徑向下走時,有成指着地圖說:「博士,這條是去伯公坳的捷徑,走這條路可以節省15至20分鐘,你認為怎樣?」我看着那崎嶇不平的山徑,評估過高度後說:「以我的年紀,我想還是不要走那條路好了,我不能冒這樣的險。我寧可走那條較長的路線……」


證監會昨日推出全新的投資者教育專欄及其主持人「慧博士」。
慧博士是一個虛構人物,代表着證監會內眾多專家的集體智慧及市場知識。慧博士將會透過其每月專欄,與投資者談論與投資有關的重要課題,並會以淺白的語言闡釋日益複雜的金融市場所涉及的監管事宜。
慧博士專欄是由證監會內不同部門的職員負責撰寫,而該會主席沈聯濤(圖)亦會經常親自撰寫該專欄。
該專欄由2003年12月起逢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刊登於證監會網站「給投資者的建議」一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