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經濟不景、失業、政府管治無方、沙士等等問題,無不為市民帶來沉重壓力,以致精神健康受損。要避免惡化成精神病,有註冊音樂治療師建議,市民每日在寧靜環境下聆聽二十分鐘莫札特或蕭邦的名曲,可以大大紓緩壓力及消除疲勞。 記者:倪清江
協助精神病康復者的「新生精神康復會」,昨日舉行一個「音樂治療」分享會,該會行政總裁溫麗友引述研究指出,本港一成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症狀,即近七十萬人精神處於不健康水平,例如出現持續或間歇性焦慮、抑鬱、恐懼或困擾,與其他國際大都會相若。
全港七名註冊音樂治療師之一的陳美玉在活動後表示,近年社會問題令不少人壓力大增,每年都有數十名受困擾的中產人士到其治療中心尋求協助,人數每年持續有一成增長。今年沙士受控後,有數名沙士康復者或家屬,也到其治療中心接受音樂治療。
陳美玉說,對一般有壓力問題的「病人」,會播放一些悠閒音樂,為他們找出壓力來源,從而幫助減壓。每周治療一次,每次一小時,收費七百元,整個療程一般為期半年。她又說,降低壓力荷爾蒙水平,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想避免因壓力而患上精神病及破費,陳美玉建議,市民最好每日聆聽二十分鐘音樂。方法是找一個較靜的房間,將燈光調暗及關掉電話,以適中音量播放音樂,然後跟隨音樂節奏呼吸。
若想減壓,聆聽柔和、旋律簡單、節奏慢及重複性強樂曲最適合;輕快的樂曲則較適合想去除疲勞人士。至於樂曲選擇,她推薦莫札特及蕭邦等歐洲浪漫時代音樂家的作品,最好是純音樂作品,不建議有歌詞,「如果有歌詞會令人有聯想,勾起往事,變成無法減壓。」
音樂治療除可助減壓外,對入住中途宿舍的精神病康復者,尤其有效。與「利東宿舍」院友組成「利東樂隊」的梁志華,昨與一班隊友表演非洲鼓樂;但他於半年前入住該宿舍之際,意志仍十分消沉,不願與人交往或參加工作訓練,每日卧床十八小時。
今年三十九歲的梁志華,患有憂鬱症達二十五年。宿舍輔導人員發現他對音樂有興趣,偶然在一次歌唱比賽中獲得亞軍,令他重拾自信,其後參加唱歌班及樂隊,加上宿舍的人員輔導,現在他會透過音樂紓緩緊張壓力,對康復起很大作用。
曾患精神分裂症的黎偉文及曾獻平,亦是透過參加該樂隊,從而康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