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開鑼外商兩成溢價購港貨

CEPA開鑼外商兩成溢價購港貨

【本報訊】還有3天,中港緊貿安排(CEPA)便正式實施,中港政府為香港製造的產品作出新定義,不但為本地產品打入內地市場提供商機,亦為廠家帶來意外收穫。現時歐美客戶對港貨的意識大大提高,吸引更多廠商加大在港廠房的投資,以「香港製造」品牌提高售價銷往歐美。
中小型企業勞資協進會創會會長趙志雄表示,CEPA令不少香港製造的貨品,以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但若計及內地的銷售稅、增值稅和利得稅等,港貨未必夠競爭。該會300多名會員,沒有多少人因此立即計劃拓展內地市場。

意外新商機
反之,他們卻發現另一新商機,近兩個月有不少歐美客戶表示,願以高於中國製造貨品15至20%的價格,向港廠商購買符合「香港製造」(即1/3工序在港完成)的貨品。趙志雄稱,雖然歐美國家也以此定義港產品,外國買家卻不大理會,亦不會因此增加港貨的溢價;但CEPA簽訂後,在中港政府的催谷下,大大提高外國買家對港貨的認識。
此外,由於有中港政府的配合,支持香港工業回流,如更寬鬆的中小企貸款政策,趙志雄透露該會至少有30多家會員企業,因此研究加大在港廠房的投資。

增投資港廠
以他經營的志雄玩具文具製造廠為例,計劃投資逾200萬元,將在港廠房面積由400增至3200方呎,員工亦由約10人增至逾40人,加強本港的設計及造模等工序。他估計逾90%本港中小企製造商會因CEPA受惠,而不少外國客戶亦密謀在港設廠將貨品打進國內市場。他希望政府能推出輸入勞工政策,以應付市場突然的龐大需求。

趙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