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調查局誰出錢 仍可繼續磋商

會計調查局誰出錢 仍可繼續磋商

政府與會計師公會就成立獨立調查局的經費問題,爭議白熱化,會計界人士質疑,政府仍在接受諮詢意見書的同時,又未與公會磋商,便已就成立調查局表態,並要會計界出資,是向會計界施壓,以政治手段處理專業界問題,手法並不專業。

政府稱高透明度
不過,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政府只是把其立場公開發表,以高透明度方式處事,不想暗地裏解決問題,雙方仍可繼續磋商,不會破壞互信關係。
政府就成立獨立調查局,針對違規的上市公司帳目的諮詢,於10月底已屆滿,但有兩個機構已向政府表示,要稍後才能提交意見。
不過,11月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公開表示,市場支持成立調查局。他認為,會計界應協助出資。

調查局重獨立性
及至12月中,會計師公會改選後,新任會長路沛翹指出,仍未與政府就調查局問題展開磋商,但他強調,調查局涉及公眾利益,政府不應迴避出資的責任,若要會計界出資,可能影響調查局的獨立性。
數日後,馬時亨再次公開反駁,指會計界也可從中得益,應負一部份責任,而且外國的會計監管,會計界也承擔部份經費。

希望政府講真話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李家祥表示,成立調查局乃政府的決定,人選也由其委派,政府當然要承擔責任,「無理由政府請客,要我們找數」。
李家祥指出,若果將來調查局規模不斷擴大,成本並非會計界可以負擔。他認為,在現時的政治氣候下,政府應爭取專業界的支持,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他又說,「政府一直表示以開放態度作諮詢,我希望他們講的是真話」。

會計師夠公信力
另一會計界人士表示,香港會計師聲譽並非如美國安然事件般深受打擊,近期維港巨星匯的獨立調查,政府也委派會計師公會前會長施文信為其中一名調查員,顯示會計師的公信力,仍然受到本港社會確認,政府不應硬要把外國監管會計業的方式套入本港。
本報記者

李家祥:「無理由政府請客,要我們找數」。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