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樂觀情緒瀰漫背後藏危機

麥嘉華筆記:樂觀情緒瀰漫背後藏危機

雖然本文見報日聖誕節已經過去,但我仍然在此祝賀《蘋果日報》的眾多讀者和其家人「聖誕快樂、新年進步」。快樂可以來自眾多途徑,最常見的是大家可能會想,如果讓我得到這些、得到那些……我的快樂便會完美無憾。

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忘記瑞士女童話作家施皮里(JohannaSpyri,1827-1901)在其著名作品《海蒂》(Heidi)中所述:「噢,我真希望上帝沒有賜予我所祈求的東西,因為它原來並沒有我所想像那般好。」此外,假如牽涉到金錢的問題,我們亦必須緊記政治哲學家伯克(EdmundBurke,1729-97)所描述:「若可以支配財富,我們既富裕又自由;若是受財富所支配,我們便變得既貧窮又可憐。」

雞犬皆升 美元獨憔悴
2003年可以說是令人難忘的1年,除了美元和港元外,差不多所有投資工具皆是上升。更不尋常的是商品價格、政府及公司債券、無論是已發展國家或新興市場的股市及物業價格,全都穩步向上,部份的升幅更甚為驕人,特別是東歐、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新興市場,今年更加是收穫美滿的1年,所有資產的升幅皆符合、甚至超出預期。

相隔1年 大市已變天
不要忘記,僅僅在1年之前,投資者的取態仍然非常審慎,對全球經濟前景、商品價格和股市皆持頗為悲觀的看法,但相隔1年,情況已變了天。每一處的投資者都置身樂觀氣氛中──股市投資者預期2004年會是另一個豐收的1年,股價仍會有相當可觀的升幅;債券投資者相信債價可以保持平穩,甚至會有些微升幅,因為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較預期緩慢,而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亦會維持短息於低水平,最少在總統大選有結果前,亦不會有加息舉措;商品投機客則預期商品需求將持續上升,因為中國的迅速發展,對工業商品的胃納可以說是無窮無盡。

相反理論 應該對着幹
不過,我極度質疑是否每一個人的預期皆會正確,2003年的良辰美景是否可以重演?
首先,假如商品價格繼續攀升,我質疑通脹會否在某一階段加速,屆時息率必然要提升,又豈能對債券價格絲毫無損?我認為,甚至股市亦甚有可能被殃及。相反,假如債券價格上揚,其誘因極可能是美國經濟增長步伐令人失望的後果,亦有可能是中國的增長速度已未能維持高速步伐。
故此,作為一個相反理論信徒,我又應該怎麼做?在我眼中,毋須任何統計結果,我也知道市場對美元的看法非常負面,對全球經濟復甦,尤其是中國和美國的股市前景卻極度樂觀。因此,我會考慮反其道而馳,與市場對着幹,就是買美元沽歐元,並及早遠離中國和美國股票市場。
從不斷有新股上市,尤其是最近國企股招股時動輒錄得數以百計的超額認購,可以看到,股市已存在了過熱的迹象。
有時,遇到此種情況,最明智的做法是作壁上觀,不作任何投資,直至回報較風險為高時才考慮入市。現時看來,當然未到應該入市的適當時候。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