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翰
醫管局最近決定關閉威院肝臟移稙中心,揭發一連串問題。令人震驚的是,有關當局和機構不僅互相推卸責任,更因權力和既得利益關係而視病人生命如草芥。
最無辜的是直接受害的輪候換肝病人梁志明。早在二○○二年五月及六月,梁志明已經準備接受換肝手術,可惜兩次皆因屍肝不適合而令手術無法進行。好不容易輪到去年九月接受第三次換肝手術,威院卻以資源不足,每月只能做一次換肝手術限額已滿為由棄肝,如今兩個肝臟移植中心合併,輪候名冊合併,本來在威院輪候冊排第一的他,卻變成排名第二十二,換肝日子遙遙無期。與此同時,梁志明仍須服用藥物抑制體內病毒,但由於服用時間過長,病毒已經出現變種。
面對人家的絕境,醫管局有關人等卻以一連串藉口推搪責任。曾經在威院棄肝事件公開承諾一有肝便換給梁志明的醫管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醫生竟不肯為自己的承諾承擔責任,將向公眾交代的責任推給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醫生。梁智鴻惟有以「不可用行政手法干涉臨床決定」為藉口,將醫管局的承諾推得一乾二淨。
如果醫管局決定關閉威院換肝中心,為何不先把威院輪候病人悉數處理才進行合併?如今醫管局既然決定成立委員會調查威院高層有否阻止換肝手術,何不即時重開威院換肝中心,為原有輪候病人進行手術,直至調查找出真相為止?只要醫管局高層將病人權益作為首要考慮,一定有辦法處理梁志明一類的個案。
其實,今次事件正好反映出醫管局官僚架構錯綜複雜,以致上情不能下達、下情不能上達,予外間整體印象就是權力交錯、一片混亂。梁智鴻不僅未能確保從速處理梁志明的個案,連威院肝臟移植中心早已名存實亡也不知道。更可笑的是,口口聲聲資源緊絀的醫管局卻任由威院換肝中心三大專家醫生投閒置散,平白浪費公帑每年六百萬元的薪酬,亦侮辱了這些專家的尊嚴。即使有富商願意捐出四千萬元,以維持威院肝臟移植中心運作十年,醫管局也竟以「你出豉油我出雞」為由一口拒絕,主席梁智鴻事前也不甚了了。
香港的肝病情況相當普遍,約有一成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其中百分之十五的乙肝患者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需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以現時每年換肝不足一百宗計,目前每十名輪候肝臟移植病人中,便有四人在等候期間死亡,可見屍肝捐贈有關設施嚴重不足。
醫管局決定關閉威院換肝中心,把資源集中在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合併,實際上是醫管局無法擺平兩間大學醫學院的矛盾,以及中大醫學院內部和威院換肝中心的人事糾紛,結果只能分而治之,由港大醫學院壟斷換肝資源,中大醫學院則重點發展心臟病手術領域。
事實上,誠如劉允怡教授所言,合併兩大中心不是醫學上的合理決定,因為每個肝移植手術費用約為三十萬元,支出固定,卻肯定犧牲了醫學上的利益。須知道,肝臟移植是外科手術最重要和複雜的一環,與其他外科手術層層相因。作為教學和培訓的一部份,剔除肝臟移植一環根本不可思議,更肯定帶來無窮後患,對未來醫學人才的培育必然有深遠的影響。
事情鬧大至今,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醫生總算勇於面對現實,果斷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威院今年四次放棄屍肝移植和一次活肝移植手術安排,以及徐家強教授及劉允怡教授遭威院外科部管理層制止臨床職務的指控,結果如何,有待日後公布。無論如何,醫管局官僚主義作風積習難返,不把病人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卻彰彰名甚,如不洗心革面,災難不難在日後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