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北海道,翌日還得做電台訪問節目,「晨光第一線」打電話來,問我說:「在香港吃來吃去都是那幾種日本料理,到底日本人在冬天有甚麼特別一點的食物?」
因本身好酒,第一件想到的就是「甘酒」(Amasake)了。
日本沒有甜這個字,一切形容這種味覺的都叫為「甘」(Amai),甜的酒就叫甘酒,是酒釀熬出來的飲料。我小時在家裏也喝過奶媽做的酒,把糯米蒸熟後壓扁,一塊塊鋪在筲箕上,撒了酒母,再藏入陶缽中,上蓋,過兩三天就會釀出酒來,這時的酒最甜,如果取那些一塊塊的米糟去煲湯,就能做出甘酒來。
上次和查先生到西安,上桌的也有同樣的酒,叫為「醪」。性弱,酒精成份不高。在超級市場可以買到像牛奶的紙包裝,查太最愛喝這種酒,買了好幾打甘酒回香港。
在冬天,日本的名勝古跡,旁邊的小檔子之中,一定賣甘酒。大概三百円一杯,燙得熱熱地,喝了能夠暖胃。把寒冷一驅,又可以上路,的確是冬天冷時的恩物。
甘酒亦是過年的飲品,家裏小孩子也給喝。味道一好,偷飲多幾杯,也會醉人。看過兒童胡言亂語,也挺可愛的。
另外一種典型的天冷食物就是年糕了。日本過年有舂米的習俗。通常是由兩個相撲手負責,用木槌把炊熟的糯米舂完又舂,做成年糕,叫為Mochi。傳到台灣,台灣人也愛吃。
從酒吧走出,街邊有小檔,用個鐵盆盛着燒紅的炭,上面放片鐵網,烤起年糕來。有時夾片菜葉,有時只是撒醬油,燒得有點焦,香得不得了。酒女們最愛吃烤年糕,叫客人請她們一塊,大頭鬼以為一塊年糕罷了,能賣多少錢?一付錢,才知盛惠兩千円,合一百四十多塊港幣,後悔把所有的酒女都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