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性教育不足的問題備受批評,教導較專門性知識的課程也不多,港大去年率先舉辦本港首個網上性教育課程,首批完成課程的學員表示,課程讓他們接觸到不同性教育層面的知識;其中齒科法醫專家梁家駒認為,修畢課程後,認識了許多有關性侵犯知識,更了解應如何協助性罪行的受害人。 記者:梁洵瑜
港大去年推出供專業人士修讀的網上性教育課程,梁家駒是二十七個學員之一。他表示,作為一位齒科法醫,專門為性侵犯罪行的受害人檢驗身上的牙印,故報讀該課程,希望認識有關性心理及性侵犯的知識,他的論文也與性罪行受害人的輔導有關。
他強調,以往每當有性侵犯案件,並發現牙齒痕迹時,他會奉召為受害人檢驗牙印是否受襲擊所致,而非一些所謂「情咬」(lovebite)所引起的牙印。他指出,自願情咬的牙印會較淺,但攻擊的牙印則較深,甚至有拉扯痕迹,正如兩年前一宗誤殺案,牙印的舉證便很重要。
當時,男死者伏屍屋內,屋內發現印有其妻指模的斧頭,表面證供讓人相信是妻子殺夫,但其後發現妻子身體上有很多牙印,確定是攻擊牙印,結果查出是死者懷疑妻子有婚外情,用斧頭襲擊及咬她。結果該名女子誤殺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
梁家駒又表示,以往只集中於檢驗工作,較少關注受害人的情緒,「有時覺得我哋太過冷血」。現時對有關受害人心理的認識加深,對輔導機構及工作也有更多了解,「令我可以由另外一個角度睇嘢」。
家計會教育組主任李明英是另一名完成課程的畢業生,她與三名同事一起報讀。她的工作是推廣性教育,但發現坊間很難找到一些較高階的性教育課程,以往最棘手問題是面對一些很保守的人士,對性教育很保守的家長及教師,很難說服他們明白性教育的重要。修畢課程後,增加了對性教育的認知層面,也認識多些專門知識,對工作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