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奪取更多席位,來自不同政黨和不屬任何政黨的民主派準候選人正試圖協調,避免互相對撼的局面。如協調成功而投票率又理想,樂觀估計民主派將可在選舉中獲取二十五席,再加上功能組別的席位,有望在立法會中獲取半數以上的席位。
但在現有制度下,立法會的多數黨也不會是執政黨,更何況民主派並非單一政黨,不同的民主派人士對經濟和民生議題的看法相去甚遠,因此市民或許會懷疑民主派執掌立法會的實質效用。在區議會選舉中,民主派高舉民主的旗幟而大獲全勝,但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恐怕難以重施故技。
AndrewSabl的《RulingPassions:PoliticalOffices&DemocraticEthics》指出民主一方面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代表着參與和程序理性,但另一方面民主是不同利益訴求的表達。因此作者提出自己一套的民主道德理念,並且認為對任何擔任公職的人士都適用。這套民主道德並不要求擔任公職的人士人人超凡入聖,而只是要求他們留意民主政治背後的各種不同利益訴求。
對作者來說,民主的道德要求就是要讓各種利益訴求都能有效地表達,換言之,即使是透過選舉而擔任公職的人士,如直選的立法會議員,也不應只是專注自己選民的利益,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利益。
民主政治以至民主的道德要求人們將不同的利益訴求都視為合理的訴求。當然,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同時滿足各種不同訴求,只能訂下優先次序。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中,有權有勢的既得利益者往往能夠強而有力地提出一己訴求;相反,弱勢社群則連表達的機會也未必有。作者提出的民主道德便包括要有足夠的渠道讓弱勢社群亦可以表達他們的訴求。
香港的民主派經常被政敵批評為譁眾取寵或是民粹主義,這些批評或許稍欠公允,但民主派人士在面對紛紜的利益訴求時往往只能代表某方面的利益,從而抹煞其他利益,連一個清晰的優先次序也未能提出來。
其實,自七一大遊行和區議會選舉以來,民主派的活動空間已大為加強,尤其是當主要的競爭對手民建聯也要充當反對派的時候,政府的施政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民主派的配合才能成事。民主派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出在甚麼事情上要折衷,跟政府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將這些折衷建立在一套穩固的民主道德理念之上,才不會進退失據。
馬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