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否一定比單一股票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未必,要視乎所比較的股份是哪一種。
按照投資組合理論所說,只要投資組合持有的股份數目超過30隻,而相關系數又不是正1的話,那麼非系統性風險便能大大降低,整體風險亦得以分散。
一個好的投資組合,它所包含的風險,應該只包括系統性風險,而其中非系統性風險在投資組合組成過程之中得以分散,所以一般來說,其風險會比單一股票低。而指數基金,無論代表恒指盈富基金又或是H股指數基金,它們的成份股數目都超過30隻,所以它們的非系統性風險,能得到有效的減低。
但風險降低並不等於沒有風險,有時單一系統性風險會比單一股票的全部風險為高。
以H股指數基金為例,其系統性風險可能是國內政策改變的風險,例如國內突然宣布國營企業的稅制有變,又或者大幅減稅或加稅,這都會嚴重影響到國企未來的盈利,導致股價大上或大落。而這些政策性的改變,對於全部國企股都有影響。
因此,持有一個國企股分散的投資組合,也不能把這種風險降低。而對於國企股而言,國家政策的改變,就是不能分散的系統性風險之一。
如果把H股指數表現與一些個別公用股,例如煤氣、中電(002)股份比較,便不難發覺其波動比這些公用股高,亦即代表H股指數風險比公用股高。這是因為國內政策改變,並不會直接影響以香港為本的公用機構,國內政策更改的系統性風險,並不適用於香港公用股,因此做到H股指數風險比個別公用股高。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