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最新系統 駕駛者有預算<br>電腦可測明天何處塞車

理大最新系統 駕駛者有預算
電腦可測明天何處塞車

【本報訊】要像預測明天會否下雨一樣預測明天出門會否塞車,並不完全是天方夜譚,理工大學利用過去九年全港的汽車流量數據,建立了一個電腦交通模型,可預測全港三千多個路段在某一時間會否塞車,可幫助不熟悉交通情況的駕車人士,預算行車時間及避開擠塞。 記者:麥志榮

負責交通預測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系講座教授林興強指出:「好多司機都可以預測到星期五會塞車啲,星期三跑馬過海會塞車。」
林興強稱,這是由於每條路的交通流量其實都有其本身的模式,司機憑經驗都可以做簡單的預測,所以只要掌握了全港道路的流量模式,並定期更新流量變化的數據,就可預測某一段道路在某一時間,正常情況下會否塞車。

收集九年交通流量
林興強說,運輸署在全港路面裝有一千五百個感應器,收集交通流量資料,他們利用九四至○二年的流量資料,加上人口及就業預測等數據,運算出全港三千六百個路段的交通流量模式及各路段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建立了一個電腦交通模型,可以計算出全年內某一天某一小時,由本港一處地點至另一地點所需行車時間與平均行車速度,但當然,一旦出現交通意外等不可預知因素,預測便失效。
林興強舉例說,根據系統的計算,譬如在昨日聖誕節,在早上由沙田往機場,行車時間最長五十三分鐘,塞車機會不大,中午由旺角往跑馬地需時二十七分鐘,有輕微塞車,晚上由香港仔往銅鑼灣需時二十五分鐘,亦有輕微塞車,駕駛人士出外慶祝便可預算行程。
交通預測還有多種用途,林興強指出,巴士公司可利用交通預測更好地編排巴士班次及行車路線,貨運公司也可以利用交通預測提高車隊的效率,外國如美國及日本等地都有類似的交通預測系統,甚至有研究正利用交通預測策劃消防及救護車輛的最快行車路線,從而規劃消防救援站的位置,他們正向本港的私人機構推介該交通預測系統,希望會獲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