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長假期前夕,本港股市能夠以紅盤收市,反映市場氣氛並未因假期而被沖淡。預期下周期指結算前,大市仍可看高一線。
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選擇中銀香港(2388)作為香港個人人民幣清算行,由於該消息早已被市場所消化,加上上周中銀香港於13.75配股後,股價已輾轉上升至14.5以上水平,所以投資者借好消息出貨而先行獲利,實屬正常的舉動。
中銀香港正式擔任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表面上看似商機無限,但實質對中銀香港有多少盈利貢獻,暫時仍是未知數。即使明年已開始有生意,相信仍不會反映在下一次的業績上,所以這個消息目前對中銀香港股價影響,只限於心理層面上。雖然如此,觀乎短期中銀香港的買盤仍然強勁,相信其股價仍有機會上試批股前的15.9元高位。
我已在本欄多次推介過,指來年銀行股仍有上升的空間,但近期大量資金流入國企及新股市場裏,因而令到銀行股表現平平,當中尤以本地銀行股如東亞(023)、恒生(011)等,均只能維持窄幅上落。
平情而論,即使明年看好銀行股表現,相信焦點仍會落在滙控(005)身上。首先,滙控目前的定位已是環球性銀行,由於預期來年環球經濟復甦步伐仍然會較香港為快,海外業務的盈利貢獻應會繼續錄得不俗的增長,足以支持滙控股價。
另外,近年滙控在收購資產活動上非常積極,而且大凡收購的都是「無寶不落」,最終會成為其股價上升的誘因。
再者,撇除滙控不論,目前不少基金選擇銀行股,着眼點不只在如何減省成本及如何在非利息收入突圍而出,反而是在復甦的經濟環境下,如何擴大業務上的市場佔有率。本地銀行在香港可拓展的空間其實不多,要擴大業務基礎就必須向外發展。要像滙控一樣投入環球市場舞台,可能性不大,唯一可做的,就只有向內地發展。繼東亞在內地開設代辦處後,恒生早前亦入股興業銀行,涉足內地業務。
由於現時市場焦點都是「北望神州」,若本地銀行隨着中國入世後,可以加重對內地銀行業務投資,將會有利日後股價,預計明年1至2月銀行公布的業績將會不俗。配合拓展內地業務的概念,再加上來年國內不少金融機構(如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會來港上市,屆時銀行股應該再度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對象。
目前銀行股表現雖是平平,但若果現時先行部署入市策略,相信來年第一季會有不俗的收成。至於其他二三線銀行,要待龍頭銀行股先行起步後,它們才能發力向上。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