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掌握竅門分散風險

理財智慧:掌握竅門分散風險

在投資之時,投資常會考慮的兩個因素,就是風險與回報。而比較方法,就是把不同的投資物品,按其回報與風險的特性比較,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物品。如果兩隻股票回報相同,便選擇風險較低那一隻;如果兩隻股票風險一樣,便應選擇回報較高那隻。
問題是,投資物品的回報,不能隨便更改。不同投資物品,其回報及風險亦會有特定的關係,這些特性是投資者不能改變的。但個別的投資組合,其回報及風險卻可以由自己設定。
如果能夠在回報不變的大前提下,把風險有效降低,投資者便有所得益,而這種回報不變但風險下降的現象,稱之為分散風險(diversification)。

持股最少30隻
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應該有多少種類的投資物品呢?以股票投資組合為例,又要有多少隻股票,才能把風險有效地分散呢?答案見附圖:
投資組合的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及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能夠分散,但系統性風險則不能。如果按照實證的發現,投資組合持有投資物品的種類,應該超逾30種以上,才能有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
以股票投資為例,如果投資組合內持有30隻以上股份,投資組合的風險便得以分散。因此,H股指數基金及盈富基金(恒指基金)因其成份股數目都超過30隻股份,所以都能夠有效地分散風險。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