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今年冉冉上升,上周倫敦布蘭特原油突破30美元1桶,紐約2月期油更創下33美元1桶的9個月高位。油價一直被扯高,皆因伊拉克戰爭前後,國際上少了這個中東第2大產油國之貨源供應,加上年初及年中有委內瑞拉石油工人罷工,跟住又步入冬季,試問油價又怎會有機會回落。
然而近兩日油價從高價滑落約2%,主要是有報道指「彭博資訊」於本月12至18日進行過一項調查,共訪問27名分析員對明年國際油價的看法,當中大部份估計明年油價平均每桶較上周五的收市價跌10%至13%不等,因為隨着侯賽因被生擒,伊拉克內部局勢有望轉趨穩定,石油供應也將逐漸恢復正常,還有預期俄羅斯明年產油量也將會有較大增長,故此油價回落十多個百分點應屬正常云云。
然而這個又是否一廂情願的看法?「彭博」於今年6月初不是進行過一次類似調查,當時分析員估計布蘭特原油在第3和第4季每桶只在24美元水平徘徊,因為美伊衝突結束,供應緊張情況可望紓緩,實際上又怎麼樣?
將於明年1月接任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亞頭」的印尼石油部長尤斯贊托洛日前表示,他認為目前油價過高,並會在明年上任後與油組其他成員進行磋商。這兩句說話若被解讀為會「㩒低」油價,人們則似乎太過天真矣。試想「油佬」幾經辛苦重新掌握影響全球經濟命脈──「黑金」(石油)之玩法,又豈會聽任何人支「笛」?矛盾的是「彭博」訪問27位分析員中有18個認為油組明年會減產每日100萬桶?!非油組成員國俄羅斯、挪威和墨西哥之產油能力已是「頂角膏蟹」,試問油價又怎樣回落?!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