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政策或變 小心投資

國際視野:政策或變 小心投資

南韓中央銀行日前發出聲明,呼籲政府在銀行私有化步伐上應減慢,以及停止放寬外資在該國金融環節上的擁有權,理由是南韓一眾銀行對外資的渴求已不如金融風暴期間殷切,加上國家外滙儲備正逐漸增加中。言論與早前有報道指漢城政府暗示目前經濟已有長足改善,所以人們不應過份依賴外資,尤其在金融環節上態度更應審慎之說互相脗合,南韓央行這次罕有地公開高調作出呼籲,是否為政府改變政策作前哨鋪路?
事實上經過亞洲金融風暴一役,南韓是亞洲眾多受害國家中,無論在政府、經濟、金融等方面最快採取開放態度和政策的國家,故此吸引大量外資投入,亦造成南韓經濟反彈得最快者。然而正如南韓中央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外資包括直接投資或間接持有股票在內,於南韓銀行環節中的擁有權已高達38.6%,比起馬來西亞的19%、泰國和菲律賓的15%,以及日本的7%,基本上已遠遠超出可接受及容忍水平。筆者認為,暫時叫停實無可厚非,因為再長此開放下去,不難成為外國的經濟殖民地,那麼國家的獨立自主權何在?

南韓似走回頭路
有外國投資者批評南韓政府蠢蠢欲動想走回頭路,回復到傳統狹隘思想和保護主義之途,這從最近全國發行量最大的LG信用卡面臨破產,正尋求挽救,但卻不接受外資落標,政府謂如果沒有本地財團問津,不排除將之賣給韓國發展銀行──即變相國有化事件上已露端倪。
這也難怪,一個國家為了國家民族尊嚴,無論怎樣開放也應有所保留,不然小國如南韓,護國軍隊是外國的、銀行多是外國的、經濟控制權不難淪入外人之手,那麼作為領導人不禁會問:wheredoesthatleaveus?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