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操 小鳥高飛

競技體操 小鳥高飛

競技體操兼備美感與力量,可是給人難學又難精之感,而香港總教練潘鏡雄表示,它講求穩及美,確是難。不過,只要小孩子接受正統訓練,便能做出各式難度動作,還可令身體均衡發展。
文:曾雁平 攝影:黃冠華

有二十多年體操教練經驗的潘鏡雄教練說:「體操基本上是一項全身運動,而小孩子自細開始參與是可令身體得以更全面的發展;體操也講求運動員的體態美,故進行訓練時,也會留意運動員的手腳發展,如發覺運動員有O字腳,就會透過一些針對性訓練,慢慢去糾正這些小問題。
女子體操運動員會較男子更為講究出場時的步姿,故教練是會特別留意她們行路時腰是否夠直,以求她們在比賽中能將身體及動作最美一面展示出來。」

從小訓練效果理想
潘教練透露,競技體操對運動員的身體柔韌性與體力要求比較高,故年紀愈細接受正統訓練,效果就會愈理想;因小孩子在這個階段身體柔韌性較佳,而初期會比較集中於於基本技術,待運動員逐漸長大,就會慢慢增加體能上的訓練。
他說:「體操除基本技術之外,也需要很多的體能配合;一般而言,四歲的小童已經可以接受體操基本技術訓練,如拉筋與滾動等基本功,至於體能訓練所佔的比例初期會比較少,到運動員長大就會逐漸增加體能訓練的比率,到最後會是一半一半。」
體操的柔軟運動包括腿、肩、腹及腰等多個部位,經常鍛煉這些部位,身手自然更靈活;而潘教練還指出,體操的體能訓練體能裏面是包括跑步及器械的訓練,而這些都是帶氧運動,經常做自然可以強化心肺功能,加強耐力。

逾千人參加學界賽
年僅十二歲已曾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的蔡念恩說,自學了體操後,少了病痛之餘,也強壯了很多,而訓練過程還能鍛煉到鬥志,當然還有很多的樂趣。
通常體操運動員經過約半年的正統訓練已經可以參加些要求較低的體操比賽,如要參加國際大型賽事則要經過較長時間訓練。而近年學界在加強體操推廣後,今年的學界賽有過千名運動員參賽,可是康體局投放於這項運動的資源卻不斷減少,阻礙了這項運動的發展。

身輕如燕的蔡念恩是香港體操隊的希望,十二歲的她已曾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

身輕如燕的蔡念恩是香港體操隊的希望,十二歲的她已曾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

身輕如燕的蔡念恩是香港體操隊的希望,十二歲的她已曾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

廖錦華年紀輕輕已能做正統的鞍馬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