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行業人士透露,用肉眼分辨走私、冰鮮及新鮮豬肉極為困難(見表),連行內老師傅及食環署衞生督察查驗時也不能分辨,往往就此被奸商瞞騙「過骨」,倘要有依據鑑別,僅能在「豬殼」(經屠宰後的豬身不包括內臟)未被剝皮前查證才可辨別出來。
據法例規定,現時所有活豬要經由上水及荃灣兩間政府屠房屠宰才算合法,駐屠房的食環署衞生督察在抽驗豬肉後,會在豬殼打上六個圓形藍印,分別在左右邊身皮位的前夾、豬身及後腿位置,以證明是經政府屠房屠宰的合法豬,而走私豬俗稱「沙記」(因大多從沙頭角偷運來港)卻沒有藍印。不過有不良肉商將豬皮剝去後,僅將豬肉放在肉檔售賣,就很難分辨。
據悉,食環署過去曾揭發不法之徒偽做政府蓋豬的藍印戳在豬殼上,惟政府所用的印鑑附有編號,而偽做的卻無編號及印章模糊,很容易分辨真偽。
至於冰鮮豬與新鮮豬則略可從肉眼及靠觸摸手感辨別,原因是新鮮豬在屠場屠宰時會用熱水清洗,早上送至肉檔時豬肉還保持相當溫度攝氏二十餘度,肉身較富彈性。至於冰鮮豬肉則因曾放置雪櫃冷藏,肉身冰冷及豬肉的肥膏部份沒有新鮮肉般具彈性,另冰鮮豬肉只要放置在室溫處數小時,肉身便有出水現象,尤其在炎熱夏天更加明顯。至於有指新鮮豬肉具光澤,而冰鮮豬肉較「啞色」,這種分辨方法不可靠,因為一些豬種的肉質本身是帶暗啞。不過市民到肉檔購買豬肉時仍可留意肉檔是否有豬頭或內臟,原因走私或冰鮮豬來貨時大多不附豬頭及內臟。
業內人士指出,冰鮮豬現時大多從泰國入口,俗稱「泰記」,當地有關人員將豬殼「六分體」(即劏成六份),每份豬肉的紅肉處及切口位置蓋有THAILAND英文字母的藍印,然後包上沙布放在發泡膠箱空運來港。惟有不良肉商則會將冰鮮豬肉上的THAILAND藍印用刀片切去,同時剝去豬皮,使人難於分辨是冰鮮或新鮮豬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