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系統與非系統性風險

理財智慧:系統與非系統性風險

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Funds,簡稱ETFs)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分散風險。現時在交易所買賣的ETFs有多隻,但為人熟悉的ETFs有代表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2800)及剛上市不久的H股指數基金(2828)。
投資組合理論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持有的投資組合,內裏的成份股愈多的話,便能把投資組合的風險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Risk)及非系統性風險(Non-systematicRisk),把兩種風險合併來說,便統稱為全部風險(TotalRisk)。
投資組合內持有的資產數目多少,與投資組合的全部風險有着莫大關係。因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都不會喜歡冒風險,如果有辦法把風險降低,便應盡量把風險降低。投資組合全部風險之中,只有非系統性風險能夠減少,系統性風險則不能夠降低。

投資股份多未必最好
雖然系統性風險不能降低,但只要能把非系統性風險盡量剔除,也能達至降低投資組合全部風險的效果,在投資組合回報不變的前提下,風險能夠減少,對於投資者而言,亦有一定得益。
怎樣才能把風險降低,答案是只要在投資組合之中,持有的股份數目多於1隻,而不同股份之間的相關度(可用相關系數Correlation來量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PerfectPositivelyCorrelated),就能夠把風險降低。原則上,投資組合的股份數目愈多,就愈能把非系統性風險降低。但是不代表股份數目無限多就是最好,因為當投資組合的股份數目到了一定數目,要再降低風險,邊際效益會很少,這點投資者要留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