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豬肉市場年前迭連爆發減價戰,超級市場以「平通街」、「至低價」十五元一斤豬肉招徠後,不斷傳出有肉檔為抗衡超市「割喉減價」,以廉價走私豬及冰鮮豬充當新鮮豬以貨就價出售。據業內人士透露,十五元一斤的合法豬肉基本上已有利錢(見表),只不過屬蠅頭小利。
業內人士表示,現時生豬平均拍賣價每斤近八元,以一隻一百五十斤重大豬計算,成本約一千二百元,另加屠宰及運輸費用二百元,而經屠宰後的「豬殼」僅重約一百斤(未計算豬內臟),單是豬肉成本價便要每斤十四元。
他又解釋,超市及街市肉檔所賣的豬肉,不同部位價格也有所不同,超市號稱至平價,其實是取巧宣傳,十五元一斤所賣的只是五花腩、免治肉及豬湯骨等,而腩排、豬𦟌及豬柳肉則要二十二元一斤。但以平均價計算每斤也要十九元,這還未包括豬內臟的利潤,不過在扣除豬皮及豬頭等消耗,一隻百斤重大豬售罄也可賺取四至五百元,惟再扣除「燈油火蠟」及人工等成本,所賺實非太多。
至於有不良肉商用走私及冰鮮豬充當新鮮豬出售乃利之所在,因該等豬肉來貨價較便宜,走私豬批發價每斤約十元五角,而由泰國空運來港的冰鮮豬每斤批發價約為十二元,每百斤冰鮮豬豬肉起碼可多賺二至三百元,倘每日賣豬五隻,便有逾千元額外收入。
食環署消息稱,當局也留意到市場豬肉價格及屠房屠宰豬隻數量。根據數字顯示,屠房劏豬量逐漸下降,由九七年全年劏豬二百四十二萬多頭下跌至去年的二百一十六萬多頭,相反冰鮮豬入口有上升趨勢,多為酒樓食肆採用,市面肉檔店舖亦很少標明售賣的為冰鮮豬。
綜合種種迹象,食環署不排除有人將走私豬及冰鮮豬魚目混珠,故經常取採突擊檢查對付這些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