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同各來嘅貧友食嘔肉麵」<br>港人多懶音 何文匯聽到𤷪

「柯同各來嘅貧友食嘔肉麵」
港人多懶音 何文匯聽到𤷪

【本報訊】時下年輕人說話時懶音日益嚴重,「我同國內嘅朋友食牛肉麵」,可能會說成「柯同各來嘅貧友食嘔肉麵」。粵語正音專家中文大學教務長何文匯指出,現時的年輕人十居其九有懶音或讀錯字,故他與前廣播人殷巧兒及前任教育署副署長關定輝,近期組成「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冀在三年內,在學校培育出字正腔圓的新一代。 記者:倪清江

何文匯接受訪問時指出,過去部份港人有懶音是因生活節奏過急。「好想好快講完,唔去諗點讀個音,總之講咗就算。」不過,新一代有懶音主要是模仿大人及明星。他舉例,不少人會將聲母「n」的字讀成「l」音,這是由於說話的人沒有將氣谷上鼻,是四大懶音情況之首,部份人的英語發音亦受影響。他對着安排訪問的香港電台人員批評說:「我今日聽你哋電台節目,有個嘉賓猛話:『咁即係yesorlo?』,唔係lo,係no!」

讀不準「香港」兩字
另一有不少人常犯的懶音毛病,是將聲母ng發成n,以至朋友讀成貧友,或讀不準「香港」兩字變成「康港」;當ng作聲母時,更往往是整個音消失了,「我」字讀作「柯」。另有人以訛傳訛讀錯音,以「浦東」的「浦」為例,正音是「普」,但一般卻讀成「蒲」。何文匯指出,如不想讀錯字,辦法是多查字典。
他坦言,目前當道的是發音不準的一群,令一些自小讀音準確的人反成了異類。他在學校所見,有本地學生「教壞」來港讀書的內地生,令內地生學粵語時也有懶音情況。
為培育字正腔圓新一代,何文匯說,該協會已獲得超過二十萬元捐款,免費資助每間學校一名教師,到中大校外進修院校修讀「粵音講讀實習」課,從培訓教師着手,待他們回校糾正學生的懶音問題,預計會有三百名教師參加。「你睇打入電台嘅後生一代,十居其九都係懶音充斥,好難教……(糾正懶音)一日唔喺學校生根,無得救。」他認為,粵語聲韻與英文音標差別不大,當局實應由小學開始推行粵語拼音教學,「我同政府講咗好幾年,但佢哋唔敢做。」
港島一間中學的中文科教師陳老師指出,他在監考中七學生應考中文口試時,經常發現學生發n及ng音不準,由於發音等佔該卷三成分數,有懶音考生會被扣分。他表示,平時發現學生有懶音時,會作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