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中國人壽(2628)終於在上周四正式登場,首日表現活躍,全日成交有15.8億股,升幅達26%。對一些看好中國內地保險業務的投資者,除了直接在市場購入正股,也可考慮以ELI作為投資正股以外的選擇。究竟投資中國人壽ELI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ELI是股票掛鈎產品之一,專為零售投資者而設,亦可算是平民版ELN,最低的投資金額為港幣10萬元,交易費用全免,投資者甚至可自行訂定條款。我們不妨以中國人壽(2628)ELI的條款作為實例解釋(表)。
假設投資者看好股份的業務前景,並考慮以14萬元投資。以上周四正股收市價4.525元計算,ELI投資者只需繳付137284元(14萬元×98.06%),便可投資面值14萬元及參考價4389元(4.525元×97%)的條款,最終有機會以參考價購入31897.92股(投資面值/參考價)。利用同額款項購買正股,則可購入3萬股(剩下現金4250元)。在48日投資期過後,投資於正股及投資於ELI會有以下分別:
1.假設中國人壽的收市價大升10.5%至5元,最終盈虧為:
ELI:可收回全數投資14萬元,而回報為14萬元-137284元=2716元
股份:市價5元×3萬股=15萬元;回報為15萬元-135750元=$14250元
2.假設中國人壽股價一直在$4.525左右徘徊,最終盈虧為:
ELI:可收回全數投資面額$14萬,而回報為14萬元-137284元=2716元
股份:市價4.525元×3萬股=135750元;回報為135750元-135750元=$0元
3.假設中國人壽股價下挫11%至4元,最終盈虧為:
ELI:收取31000股中國人壽股份,市值$124000,及以現金收回897.92股(以收市價4元計算,即3591.68元);帳面虧蝕為127591.72元-137284元=-9,692.32元
股份:市價$4×3萬=$12萬;帳面虧蝕為12萬元-135750元=-15750元
以上三種情況,證明了ELI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簡單來說,在牛氣沖天的大升市中,持有股票的回報每每較持有ELI為高,因為股份持有人可賺取股價上揚的全數利潤。倘若股份表現未及預期理想、股價出現牛皮或遇上調整期,持有ELI的回報便會遠勝股票,虧損的程度亦會較持有股票為小。
當投資者選擇投資ELI時,他們必須對正股的上升空間有一定的看法。倘若他們認為中國人壽的現價偏低,在短期內仍可大幅上升,便應直接購入正股,從而賺取最佳的回報。然而,若他們認為股價短期內將會持續牛皮或微升,投資ELI賺取穩定的投資回報,便為上策。
當然,投資者若認為股價已大幅超買,並已開始進入調整期,那麼無論買入正股或ELI皆並非明智之舉。另外,投資者必須留意的是,投資ELI(特別是那些沒有折讓的)所涉及的風險是有別於持有正股。
首先,投資者必須持有ELI至投資期滿,不能提早贖回;
其次,他們不但要承受購入股份的風險,投資回報也只限於最初購買時議定的潛在回報。換言之,即使正股股價突然上升,投資者也不能分享箇中利潤。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