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ysweptacrossIraqandconquereditin21days.Theystandguardonstreetspot-holedwithskepticismandrancor.TheycaughtSaddamHussein.TheyarethefaceofAmerica,itsmightandgoodwill,inaregionunusedtodemocracy."
「他們以二十一天席捲和征服伊拉克。他們在滿布懷疑和仇恨的街道戰壕駐守。他們活捉(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在一個未習慣民主的國度,他們是美國的臉孔,代表她的力量和善良。」美國《時代》周刊周日公布二○○三年度風雲人物由「美軍」當選。
《時代》執行總編輯凱利說,周刊內部一致認同攻伊拉克戰是本年度最重大事件,問題是由誰來擔當風雲人物,代表這個故事。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都是人選,但凱利說:「戰後的混亂局勢清楚展示,華府的政策要由地面的軍人執行,榮耀應該歸於他們。」
連獲「風雲人物」提名的拉姆斯菲爾德,上月跟凱利及《時代》其他編輯會面時,亦主動提出應由美軍當選。當選「風雲人物」的美軍,不局限於參與攻伊戰的軍人,還有其他在阿富汗、南韓、日本等地駐守的共一百三十萬制服成員和一百二十萬後備軍。
在公布「風雲人物」的最新一期《時代》封面上,由三名英姿凜凜的陸軍當代表。照片是兩名《時代》隨軍記者本月初在伊拉克拍攝,數小時後二人遇伏受傷。《時代》讚揚美軍「為國家的重大決策出生入死,捍衞國家自由」,「至於喬治布殊的教條式政策是否半個世紀以來國家利益的最強烈表達」,則留待論者評定。
除了美軍、喬治布殊和拉姆斯菲爾德,獲今年「風雲人物」提名的還有英國首相貝理雅、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恐怖大亨拉登等,更有令美軍勞師動眾、八天前被生擒的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不選侯賽因,凱利說是因為「他是在戰敗那方,而且不肯定他在戰後叛亂扮演甚麼角色」。
在美國,美軍是天之驕子,他們當選是理所當然,尤其是他們為國捐軀。《時代》就訪問了一些美軍家屬,他們有些還在等在外的丈夫、兒子歸來,但有些已收到陣亡噩耗。
著名軍事史學家基根說,當代美軍的最大特點是愛國,連以愛國見稱的英軍,也為美軍「對國旗和家鄉的熱烈情感」感到驚訝。美軍現在全部是募兵而來,但他們很多人在國家要打仗時投軍去了,像戈根本來和妻子阿西伊在紐約第一大道拍着拖,但一聽到國家要募兵就投軍,他的老爸說「他要為國家而戰」,結果他戰死了。
《時代》也特別介紹了美軍的首兩號人物──拉姆斯菲爾德和副防長沃爾福威茨。在今次攻伊戰中,拉氏成了最矚目的設計師。沃氏更有「攻伊戰教父」之稱,是「九一一」後華府中首人建議推翻侯賽因,在「九一一」後四天已提出建議。
《時代》周刊/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