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於前周末落入美軍手中,滙市上周甫開市的即時反應便是回補美元,但美元的小陽春來得快時走得更快,在亞洲市場略見反彈後,於歐洲已把升幅盡數回吐,更於紐約時段持續走低。當中以歐元的表現最出色,上周最高曾觸及1.2438美元,並造出在最近15個交易日中13度寫下紀錄新高的驕人成績。究竟美元的跌勢何時才會告一段落,相信是廣大投資者均想知的問題。
筆者並非先知,當然不可能提供答案。雖然筆者認為歐元本身亦存在了隱憂,譬如經濟與美國相比仍差天共地、多個支柱成員國均未能遵守馬城條約中有關財赤不得超過國家產值的3%上限的條文等,但市場的取態既然是一面倒看淡美元,對歐元的隱憂自然視而不見,正如美國經濟強勁亦未能令美元轉弱為強,道理如出一轍。
無疑,美國龐大的雙赤,以及伊拉克善後和重建問題,對美元均構成一定壓力,而在息率見底的情況下,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債)的吸引力漸失,恐怕對引入外國資金來填補經常帳赤字缺口會有礙,這點亦是筆者最擔憂的問題。
但美國始終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不少新興國家均要依賴把製成品出口美國,以支持經濟增長。美元不斷貶值,令進口貨品相形昂貴,必然會降低美國國民的消費意欲,對其他國家的經濟亦會構成負面打擊。
更致命的是,投資於美元資產的回報若未能彌補美元貶值的幅度,則無論美國經濟多麼強勁、美股如何重拾升軌,亦只會徒勞。資金若持續流失,強勁的經濟和股市表現亦不可能長期維持。對於這點,美國充滿智慧的財金官員不可能會想不到,此所以美國至今仍然要死撐,不肯改變「支持強美元」政策的論調。
上周公布的資金流動帳顯示,10月流入美國的資金已見回升,美股及美債共吸納了396.8億美元(細分為美股276.5億、美債120.3億),較9月合共97.5億增加了3倍,若趨勢持續,美元很快便可以回復供求平衡,對穩定美元滙價大有幫助。美國現時的經常帳赤字全年約為5000億,攤分開12個月計算,每月需420億左右。要判斷美元何時可以見底,流入美國的資金數量,會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和啟示。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