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似菌 效如大麻 台日盛行<br>海關嚴防迷幻蘑菇湧入

外形似菌 效如大麻 台日盛行
海關嚴防迷幻蘑菇湧入

【本報訊】隨着時代轉變,本港毒品市場近年湧現多款不同種類毒品,俗稱「白粉」的海洛英目前雖仍為主流,但遺害極大的「K仔」氯胺酮已取代年前盛極一時的搖頭丸地位,繼後排名分別為精神藥物、大麻、冰及可卡因等。不過海關正留意一種在亞洲及南美地區極流行的廉價毒品「冰丸」及「迷幻蘑菇」入侵本港。 記者:鄭華

海關毒品調查科監督張志剛指出,具迷幻作用的「迷幻蘑菇」,近年在台、日、韓及南美洲國家盛行,將之於在口中咀嚼,效果與大麻無異,同可達致飄飄然境界。這種毒菇含二甲4羥色胺磷酸及二甲4羥色胺兩種屬色胺類成份,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藏有及販運均屬刑事罪行。

一粒僅售10港元
情報顯示,該類毒菇在外地有毒販以人工種植販賣,外形與一般菌類植物相似,使人較難分辨,由於毒菇至今未曾在港發現,本港海關已與多國對口單位聯絡,要求提供有關迷幻蘑菇個案資料,使本港海關人員加深認識,防止不法之徒如目混珠將毒菇運入。
至於「Yaba」即為冰丸,在泰國極為流行及被稱為「瘋藥」,屬安非他命冰毒類,毒販將原材料麻黃素提煉成冰毒後,再混入大量咖啡因及其他添加劑做成丸狀,方便癮君子服食,這種劣質毒品在泰國方興未艾,原因價錢便宜,零售價僅十元港幣一粒。

工場遍及金三角
據悉,由於無良毒販聲稱冰丸有興奮及提神作用,多年前在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出現後,大受勞苦階層癮君子歡迎,冰丸狂潮席捲貧民窟、歡場及校園等,至今濫用者人數不菲,泰國政府更對這種瘋藥頭痛不已。
消息指出,冰丸在金三角地區,尤其是在緬甸山區有不少製毒工場大量生產,近年毒販更大肆擴展業務,將冰丸經由雲南偷運至中國大陸,甚至輸往歐美、澳洲等國家。去年六月,警方派出卧底探員在旺角一家酒店與毒販進行交易,就撿獲逾萬粒冰丸,顯示冰丸已流入本地市場。
張志剛又說,海關最近撿獲的多類毒品包括海洛英、K仔及搖頭丸等都發現純度大為下降,毒品全被滲入大量雜質,其中有被混入的化學物更令人致命,究其原因乃毒販為求厚利將毒品大量稀釋,以貨就價牟取暴利。

混化學物可致命
他以搖頭丸為例,在荷蘭等歐洲地區的搖頭丸零售價折合為二百五十至三百五十港元一粒,純度較高,惟在本港毒品市場流行的「國產」搖頭丸竟混雜K仔、冰毒及咖啡因,售價由五十至一百三十元一粒,價錢較前者便宜,但研究證明服食此類搖頭丸可嚴重損害大腦及心臟機能,濫用者隨時要賠上性命。

海關已與多國對口單位聯絡,要求提供有關迷幻蘑菇個案資料。 香港海關毒品調查科提供圖片

冰丸在泰國極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