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與四川交界瀘沽湖畔的摩梭村落,是中國碩果僅存的母系社會。人們都從母姓,由年長的女性當家作主。三位來自「女兒國」的年輕女子,應邀來港小住半個月,然後參加由港大教授周華山主持、介紹摩梭文化的棟篤笑,分享她們的文化和感受。
這是她們首次出遠門,之前最多離家幾十公里。她們來港幾天已想「逃返家鄉」,覺得這裏景色雖美,但人很冷漠,空氣和食物都差,吃第一口漢堡包已想吐出來;不慣的,還有香港年輕男女在公眾場合的親熱狀。但是,她們穿着摩梭服裝走在灣仔街頭,也同樣迎來千百對異樣目光。 記者:吳楚江 攝影:凌樹輝
三人分別是賓瑪拉姆(農民)、薩達布赤(導遊)和達史拉楚(婦女幹部),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身材較一般香港女孩高䠷。問她們對香港女孩的看法,大家立即七嘴八舌的聊起來。
達史拉楚說:「在地鐵站看到那些纖體廣告,覺得香港女孩好可憐,為甚麼要減肥傷害自己身體,真不正常啊!我們摩梭女子絕不會這樣做,喜歡甚麼便吃甚麼,根本不用介意是否胖或瘦。」
薩達布赤插口:「你們香港男士想想啊,娶一個漂亮但壞心腸的女孩又有甚麼用?況且女人不會一世漂亮。像我們摩梭人找對象,不會計較對方是肥、是瘦,皮膚烏黑、還是臉上長滿青春痘,我們所看重的是心靈美。」
摩梭人有「走婚」習俗,情投意合的就可睡一晚,她們卻看不慣香港年輕人公開親熱。薩達布赤:「香港的情侶在街上都是摟摟抱抱的,十分親熱。男女朋友其實應該是用眼睛說話,用心來感受。」達史拉楚:「對呀,你們很會轟轟烈烈的去談戀愛,分手的時候又轟轟烈烈大吵一場。摩梭人卻是靜靜的去享受愛情,過兩三年合不來分手,也會靜靜的分開,我們不會把愛情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薩達布赤:「香港人一生追求的,是找一個合適的愛人,然後離開父母、家人,建立一個小天地吧!這其實也相當可惜。和母親、兄弟姊妹一家人一起生活,感受彼此間的愛,不是更好嗎?」較少開腔的賓瑪拉姆也點頭稱是。
她們不習慣香港急速的生活節奏,且覺得這裏很冷漠。「你們比較冷漠,很少笑容。我們曾主動跟不認識的人禮貌點頭,對方的表情卻是怪怪的。在摩梭,即使碰到陌生人都會有很多笑容,或者點頭打招呼。」薩達布赤說。
達史拉楚和應:「若一個人整天繃緊着臉,大家都會說,一定是他媽媽生他時吃了馬肉,要不然怎會像馬臉一樣,拉得長長的!香港人嘛,不應該浪費上天給我們的笑容。」或許被她們感染,記者不經意笑起來,她們立即說,若記者到她們家鄉定受女孩歡迎,「走婚」一定沒問題,因為記者經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