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首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在本港時間昨日下午四時半,成功發射登陸器「小獵犬二號」,預計登陸器會在聖誕節降落火星表面,着手探索火星是否有生命迹象;由十二位香港科研人員開發的「岩芯取樣器」,將負責探取岩芯樣本。
歐洲航天局在德國達姆斯塔特的控制室人員,從螢幕看見「火星快車」成功發射「小獵犬二號」後,都鬆了一口氣。該局科學主任索思伍德形容它們「母子平安」,說:「我很自豪,我們朝火星邁出重大一步,但這只是開始……要等到聖誕節,才邁出另一大步。」
今次是歐洲首次獨力探索地球以外的星球,旨在探索火星是否有生命迹象。索思伍德表示:「我們不是尋找綠色小人,而是尋找可能證明火星有生命的證據或線索。」
載着英製登陸器「小獵犬二號」的「火星快車」,今年六月二日由哈薩克搭乘俄羅斯火箭升空,經半年時間飛到火星上空,下一步將環繞火星軌道運行,用雷達探測火星表面是否有水或冰的迹象,並收集由「小獵犬二號」傳送的資料。
「小獵犬二號」可記錄火星大氣溫度、氣壓和風速,還可挖掘火星表層土壤。其中使用的「岩芯取樣器」,僅重三百七十克,耗電量兩瓦特,概念源自牙醫抓鉗工具,由香港理工大學院士伍士銓醫生提出,設計融合了中國筷子的特性,能更靈活探取經鑽磨的石塊樣本。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