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也奇怪,總以說得一口好英語為榮,卻不以說不好國語為恥。
回歸這麼多年了,看亞視和無綫的新聞報道,記者的普通話水平,真是普通得可以,普通得教人氣結。
總理在國外開會,記者問:「你覺得成果怎樣?」到醫院,遇上傷患,問:「你覺得身體怎樣?」孩子喪母,在哭,記者問:「你覺得心情怎樣?」問一個人不同的意見,是:「你覺得老師怎樣?」「你覺得風景怎樣?」「你覺得衣服怎樣?」「你覺得水災怎樣?」一個香港記者,總讓人覺得,只要學會一種句式:「你覺得『』『』怎樣?」然後,在框框裏填入關鍵詞,就可以橫行,起碼,通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
「你覺得情況怎樣?」情況,當然惡劣透頂。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句式」去問,往往,會有不同角度的,比較立體的,甚至出人意表的答案。食人族酋長和美國總統開會,會後見記者,記者問:「對於會議,你預期有什麼樣的成果?」酋長想一想,笑答:「我預期用早就帶備的繩索勒死他,拖回敝國油炸。」這時候,記者就可以追問:「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沒想到他是個大瘟神,我反而給他咬掉一塊肉。」酋長展示傷口,一個特寫鏡頭,立體呈現美國總統的野蠻和囂惡,報道,圓滿結束。
「酋長先生,你覺得成果怎樣?」這種句式,只能換回:「不好。」或者「很好。」這樣的「答案」。「你覺得董生怎樣?」這樣問領導人,你能預期他怎麼回答?學好造句,學好國語,換一種方式,例如,這樣問:「你認為董先生不肯離棄我們香港人,是不是跟董太太堅持要做特首夫人有點關係?」領導人如果答:「不是。」記者就可以問:「你怎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