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前線:<br>滑雪一個鐘唔戴黑超會雪盲

健康前線:
滑雪一個鐘唔戴黑超會雪盲

每逢聖誕假期,不少人也會把握機會到外地一嘗滑雪滋味。若果掛一漏萬,忘記好好保護雙眼,便有很大機會患上雪盲症。雖然病發時間只有一、兩天,但已足以破壞了整個假期的樂趣。
記者:陳淑君
部份攝影:蔡鴻雯
模特兒:Haies(StarAsiaWorkshop)

李永康醫生指出,雪盲症是眼睛角膜表皮層受紫外線UVB頻段過度照射後,引致表皮層剝落,這種直接創傷會帶來眼睛極大痛楚。

即時處理:凍敷+眼水
眼睛角膜表皮層就好似皮膚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再生,配合淚層(表皮下有高度密集的神經線),本來就如鏡面般圓滑,但受到強大的紫外線照射時,就好似皮膚過度暴曬那樣,出現甩皮的現象。失去這層表皮保護時,雙眼便會抽緊,還會視力模糊、流眼淚及發炎。由於這層表皮會再生,一般一、兩天便會自行痊愈。
李醫生稱:「若果剝落情況嚴重,痛到睜唔開雙眼,即使身處外地,都要搵專業醫生治理,可以喺患處搽上眼膏,並遮眼固定角膜表皮位置,有需要時更要喺醫生指導下,滴用抗生素或類固醇眼藥水。」

可潛伏6-12小時
基本上,雪盲症是沒有預防的方法,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減少接觸紫外線。李醫生建議,「若果逗留喺雪地超過一個鐘頭,最好戴上適合雪地使用嘅太陽眼鏡,一般嚟講,即使在場無事,但呢個病可以喺六至十二小時內病發,大人比小朋友容易患上。」
此外,雪地也有一定UVA頻段的紫外線,若長時間被晶體吸收,也會增加日後患上白內障的風險。存於自然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光波段中,排列愈後能量愈強,紅光有680納米,紫光則有440納米,即紅光能量比紫光能量少近半,若佩戴有色的眼鏡,如茶色、棕色等,便可濾走紫光與藍光,達到保護視網膜的效果,有助減低日後患上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退化。

雪盲急救法
1.凍敷:即時以凍毛巾敷雙眼

2.滴人工眼水:滴一些質地黏稠的人工眼水,如Biontears或Celluvisc,有紓緩痛楚的作用。

點解會雪盲?
1.臭氧層未能吸收紫外線
紫外線有三種波長,波長愈短,頻率愈高,能量亦愈強。當中UVA頻段有320至400納米,能量最低,UVB頻段有290至320納米,能量比UVA頻段強,大約有10%可到達地面,至於UVC頻段則有200至290納米,但一般會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面。

2.UVB最刺激眼睛表層
我們眼睛的角膜能吸收300納米以下的紫外線,換言之,角膜主要吸收UVB頻段的紫外線,UVA頻段的紫外線大多透過角膜被晶體吸收,由於能量低,對晶體的影響較長遠,UVB頻段則會刺激眼睛表皮層。

3.高地+白雪反射引致痛楚
當我們滑雪時,大多身處數千呎高空,愈高空氣愈稀薄的情況下,每升高300米,UVA及UVB頻段的能量便增強5%,粗略估計,在高山上的紫外線強度比起地面強15至20%,加上白雪反射八成紫外線下,我們便暴露在極高紫外線能量的環境中,尤其萬里晴空時,極強的UVB頻段便會入侵雙眼,破壞角膜表皮層而引致痛楚。


檢查雪盲過程:藍光驗眼

1.先用試紙按一按患處

2.照藍光

3.若是角膜表皮受損,便可看到眼睛角膜表面染上螢光劑。

揀太陽鏡貼士
除要選擇茶色或棕色眼鏡鏡片,以濾走UVA及UVB頻段紫外線外,恍如潛水鏡般能緊貼臉形的滑雪眼鏡,亦可減少紫外線進入雙眼。

醫生金句
「眼睛角膜表皮層受到強大紫外線照射時,就好似皮膚過度暴曬咁樣出現甩皮現象。」
港安醫院眼科部主管李永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