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香港政改沒空間」? - 毛孟靜

毛論如何:「香港政改沒空間」? - 毛孟靜

毛孟靜

美國人生擒侯賽因之際,及事前事後,說白宮上下從沒有「就把此人一槍轟掉好一了百了」的念頭,是不可能的。但這種念頭每次總也只會一閃而過,因為時代不同了,冷戰已經結束多年,舊時那套刀鋒冷式的暗殺計劃,已行不通。新世紀全球化的資訊透明,令任何合理的政權都更趨向人性,包括北京。

所以,擔心北京會在香港政改問題上企硬,愈說愈僵,終於跟香港人翻臉,這種擔心,相信是不必要的。在中央眼中,香港的民主派自然不像華盛頓看侯賽因那樣十惡不赦,但總是老大的一項不方便,以及尷尬,最好能除之而後快。
卻因為總也除不了,在特區的範圍內也沒有甚麼制裁的方法,只好權且忍之。而這甚麼普選事宜,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吧。

似回到文革時代
官場耳語,月初董建華上京述職後,回來向他自己的班子複述三項聖旨:一是穩定乃大前提,二是在穩定中搞好經濟,三是「政改沒空間」。
這與中聯辦及「四大護法」說的話,非常相似,這份雷同,當然也並非巧合。中聯辦說的是,香港要推行政改,應先有良好經濟及穩定社會基礎。四大護法的口脗,則是政治體制涉及特區的穩定與繁榮,沒有穩定就沒有繁榮。
當然,內地那些法律專家最兇的一句,是香港自行搞政改就等如搞「港獨」。這種上線上綱的措詞用語,似忽然回到文革時代,「不愛毛主席等如牛鬼蛇神」。但時代明明變了,看溫家寶出訪那份樸素的溫柔,只見文明而現代。
固然可以取笑他溫情氾濫,鄉愁造作。但行走江湖,姿勢最重要,溫總理擺出來的謙厚軟糯,總好過穿上毛裝木着臉,或聲嘶力竭裝小花臉。
這副新中國姿勢已在國際落地,不日生根。這一幕已經多番經營,有理由相信中南海不會直接發出官話限制香港搞民主,弄得國際上難看,把在灌溉中的新形象又連根拔起。

把底線向下調整
相信「港獨」一語只是鋪排過的意外,一閃即逝,原本目的是把中央的底線無限上綱,然後慢慢回落,過程就可留下拉鋸的空間。相信「港獨」一詞也不會出自領導人之口,因為這種子虛烏有的指摘,對解決實在的台獨問題沒有幫助。事實是,如果北京對香港的政改大聲而清楚地來副噼嚦啪啦的兇,只會令台獨情緒更火上加油。
曾鈺成提出搞政改圓桌會議,但當連田北俊也反對有北京代表的時候,中央就把已上綱的底線向下調整。來自首都官方最新的溫言婉語,是專責港澳事務的唐家璇說,「關於香港在民主方面的訴求,都是沒有問題的。」他說,只要不違反基本法就好。
問題是,唐家璇也知道,香港根本沒有人倡議違反基本法的甚麼規定來實踐普選。也即是說,香港搞政改,是有空間的,還看過程中實質的討價還價而已。
但怎地又聽聞中央囑董說,「香港政改沒空間」?要解釋這個,可能性有四。一、董本人誤傳聖旨。二、有人誤傳董的說話。三、中央故意出這條難題,明知董做不來,好鞏固換掉他的決心。四、董錯把「時間」說成了「空間」。
說的原來是時間,時間愈拖得久愈好。所以林瑞麟又把政改諮詢由這個月底拖到明年初。「明年初」是一月,抑或可拖到四月?